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校園,近年與台灣進行教育交流時,出現所謂「自我審查」的現象。包括中文大學等知名學府,在新聞稿和介紹校長、教授學歷時,將台灣的台清交等多所國立大學,刪除「國立」和英文「National」的字眼。有香港學者看不下去,認為應尊重台灣院校全名,若自我設限,則屬社會倒退。

綜合香港《明報》和美國之音(VOA)的報導,香港科技大學上月委任倪明選為首席副校長時,新聞稿內提及「國立台灣大學」中英文校名時,皆沒有「國立」和「National」字眼,當時曾引起台灣媒體和政府批評是「政治干預」。

報導指出,科大早前就省去「國立」二字時解釋,因「台灣大學」較為人熟悉,故採用相關稱號,以便溝通。不過,《明報》翻查科大海外交流夥伴大學名單,以及其他教授的履歷,提及該校英文名稱時,部分仍包括「National」。

根據報導,事實上,科大去年委任史維為第四任校長的新聞稿,在描述史維履歷時,即以「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 」描述其母校「國立清華大學」,英文也以「Tsing Hua University in Hsinchu, Taiwan」表達。至於現時校長簡歷上,則以「台灣清華大學 」表達。

史維日前在接受香港電台(RTHK)訪問時,被問到上月公布倪明選為首席副校長的新聞稿內,提及學歷中「台灣大學」沒有「國立」兩字,「你自己也是台灣人,有何看法?」史維回答稱,「沒有問題」,當初在新聞稿講過,「新聞稿上的解釋就是我們學校的基本立場」,沒有特別需要再澄清的地方。

《明報》翻查全港12間大專院校,發現至少4間院校在描述含「國立」字眼的台灣院校時,均無「國立」二字。其中,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和科大校長史維兩人,同於台灣的國立清華大學畢業,城大去年發過新聞稿,提及校長郭位到訪位於台灣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但新聞稿以「新竹交通大學」描述。

城大早前回覆稱,「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交通大學」歷來均獲廣泛採用,發新聞稿前已知會對方,對方亦同意使用該名稱。而郭位也親自回應指出,自己的校長簡歷也列出自己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無避開「國立」,在其網上簡歷標明「台灣國立清華大學」。

此外,《明報》查閱全港8間教資會大學,以及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及香港珠海學院網上的新聞稿,並抽查部分學系台灣教職員履歷,發現各校處理台灣院校名稱的做法各異,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珠海學院和科大、城大一樣,均在提及含「國立」字眼的台灣院校時,出現「去國立」情况。

報導提到,中大「台灣研究中心」網頁內,在交流院校的介紹中提到「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5間校名原含有「國立」字眼的院校,全部無包括「國立」二字,僅在校名前加上「台灣」。中大回覆稱,對所有合作院校絕對尊重,不同部門會按個別情况與外地院校交流。

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教職員網頁,有副教授母校是台灣的「國立政治大學」,但網頁以「台灣政治大學」描述,又有助理教授的履歷以「台灣大學」而非「國立台灣大學」描述。珠海學院回覆稱,資料是教職員入職時提供。

 《明報》報導稱,有台灣學者認為,或有部分香港大專院校自我設限,為保險起見去除「國立」字眼。有香港學者則認為,應尊重台灣院校全名,指若涉及設限,屬社會倒退。

美國之音同時指出,近年,港府在港台交流上也曾發生「自我審查」的爭議,拒絕與民進黨或政府有關的人士或持有特定政治立場的人士入境,或要求刪除文化交流項目簡介中出現的台灣「國立」的用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