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6日電)台北市永康商圈是吃美食、逛小店的好去處,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店家晚上9時就打烊不擾鄰;店家們認為,商圈要管理得當,且保有特色形成市場區隔,商圈才會人氣不敗。
永康商圈東到新生南路,西到金山南路,南到金華街,北到信義路,永康街貫穿其中,台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說,至少有520家店,30年來以茶行居多,目前有123家,還有許多字畫、古董藝品店,後來才有各路美食落腳,如今還有雜貨小店與藝廊藏在巷弄間,商圈特色鮮明。
30多年來,永康街的風貌改變許多,但仍保有藝術人文色彩,這和附近為文教區,知識分子聚集於此有很大關係,如今再加上美食,茶行也從單純買賣,轉型為茶藝飲料店,冥冥之中從美食、茶藝和藝術文創,串連成一種黏著遊客的延續力量。
李慶隆說,大多數的店家,晚上9時就打烊不擾鄰,讓店家和居民互動和諧,這和外國人印象裡台灣商圈多半為夜市不同;在忠孝敦化商圈出現許多空店面之際,雖然永康商圈人潮穿梭大街小巷,但商圈經營仍要注意不少眉角。
永康商圈30年老店-府城台南美食,見證永康商圈從攤販圍繞永康公園起,到今天街道整齊、商圈熱鬧。第二代老闆娘黃書雅告訴中央社,她分析商家逐步撤出忠孝敦化商圈的可能原因,在於消費者逛街已不只是單純想要購買商品,而是追求「消費體驗」。
她指出,消費者現在想買便宜貨品,可以透過上網搜尋,想買高質商品,可以趁百貨週年慶血拼。反觀具有話題性、文青味或帶有噱頭的店,才能夠吸引人潮到訪,不怕電商與百貨業崛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新鮮感的退燒速度超快,新商家要撐過退燒期,得要花費時間成本,建立品牌信賴感,才能擁有穩定客源。
黃書雅表示,商圈要興旺,商圈內部結構必須健全,也就是販售商品不能同質性太高,不能看別人賣什麼賺錢,就跟著賣什麼,而且不能只有服飾,或只有一種類型餐飲,應該要商品多元化,呈現不同風貌,再來搭配當地有某個吸引人的地標型商店,例如永康街的鼎泰豐,就帶來大量觀光客,也讓周圍商家跟著人潮暢旺。
她說,商圈內商品多元化、帶有不同特色的店,可以讓觀光客如同尋寶似的,找在地特色濃厚的商品;本地客則是找創新噱頭、富有文青氣息的店。
20餘年來,府城台南美食堅持每天早上現炒溫體豬肉、熬大骨湯、熬醬、手工包製肉丸,努力維持老味道和好品質,鞏固客源滿足舊雨新知的胃。
黃書雅不到30歲接班,她承認,過去總以為老店要維持不變就是好。但自從她當家掌廚後,認為老店才要不斷的配合環境改變,除了維持原有品質保留老客戶外,也要調整食材價值去迎合大眾的喜好,結合養生、健康與口味,並製作一些能吸引年輕人的餐食和季節性商品,並藉由老店的品牌形象去告訴消費者那多到說不完、又帶有人情溫度的有趣故事,才能不被市場淘汰,成為商圈的明星店家之一。
除了老店持續發光,永康商圈也一直有新面孔加入,食藝手創總經理王萍娜,過去在大直開設廚藝教室兼做糖尿病人甜點宅配,從今年元旦起也加入永康商圈,開設一家低醣生酮美食專門店。
王萍娜透露,開實體店面之前,曾評估過台北市很多商圈,忠孝敦化商圈被敦化南路一切為二,商圈人氣未能連貫;南京松江商圈像是講求快速的戰場,不太適合她所希望能在悠閒氛圍下喝杯咖啡、嚐一塊蛋糕,最後才發現永康商圈相當適合。
她發現,來此地不及2個月,但生意卻相當穩定。她分析原因,原來生意穩定和商圈的管理有直接關係,商圈管理愈上軌道,所有店家生意都能受惠而興旺。她舉例,永康公園的公共廁所乾淨無臭味,原來是商圈協進會和附近店家聯合出資,請專人打掃,讓眾多遊客都能享有乾淨的公共衛生空間,也增加駐足意願。
對於高額租金逼得商家歇業和遷往他處,王萍娜反倒用另一角度看待高租金。她說,高額租金會形成市場區隔和門檻,競爭力不夠、商品沒特色的店家不會輕易進來,一旦商圈的居民、遊客都能接受商品品質和價位,自然而然會形成獨特的氛圍,與其他商圈形成差異性。(編輯:楊凱翔)10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