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79年1月的橋頭事件,是戒嚴令下第一次的示威遊行。 它改變一個政治家族的命運,它凝聚一群黨外人士的集體意志, 它推進一個國家的民主步伐。 橋頭因而成為自由的灘頭堡,高雄更是台灣民主的聖地。 今年是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也是高雄政壇面臨民主政治的另一種變動,此刻民進黨要反省什麼呢?讓我們回頭來看看,在高雄最接地氣的民主前輩,一個大時代的故事--台灣第一位黨外縣長余登發,重新回顧審視台灣追求民主的初心以及這當中的艱困過程,尤其是余登發一生對台灣土地及人民至情至義的付出。 這次由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編撰了「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專書,除了回顧大時代的意義,也希望橋頭事件永不再發生。本書獲得財團法人八卦寮文教基金會授權獨家刊出,以饗讀者。本書於2019年1月出刊。

《美麗島》採取激進的組黨路線前進,在全台各地廣召兵馬,大部分的黨外人士都加入《美麗島》,於全台各主要城市設立分社與服務處。《八十年代》以學者和新聞界記者為主,每期銷售量高達四萬本。《美麗島》第一期雜發行七萬本,第二期九萬本,第三期十一萬本。從銷售量上可以明顯看出《美麗島》的聲勢驚人。

《美麗島》雜誌創刊號上市轟動全台

《美麗島》的發行人是黃信介,社長是許信良,副社長是呂秀蓮及黃天福,總編輯是張俊宏,總經理是施明德,發行管理人是林義雄及姚嘉文,實際執行編輯工作的是魏廷朝與陳忠信。全台各地黨外人士掛名社務委員共61人,這些名單印在雜誌社封底,非常醒目。1979年8月1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號上市,轟動全台。

《美麗島》雜誌社儼然已將「沒有黨名的黨」,轉進發展組織與深化全台基層經營。《美麗島》雜誌創刊號上市,第一期就造成轟動,一再加印,最後銷售數為7萬本,創下當時台灣雜誌銷售量的最高記錄。9月8日下午,《美麗島》雜誌在台北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時,遭到《疾風》雜誌與極右團體在場外抗議滋擾,發生了「中泰賓館事件」,迅速打開了《美麗島》雜誌的知名度。

《美麗島》第四期創下最高銷售量

《美麗島》第四期銷售量已經高達14萬本,各縣市分社服務處以及基金管理委員會也迅速的在9、10、11月陸續建立起來,甚至也在美國設立「全美聯絡處」,黨外人士充份感受到在非選舉期間群眾的熱情支持。

《美麗島》雜誌非常受到台灣人民的歡迎與支持,對國民黨產生壓力之大,可以想見,所以當時許多警總與便衣人員冒充群眾,對《美麗島》雜誌社進行恐嚇與暴力威脅,所以常有分社被不明人士搗毀的情形。

擔任美麗島雜誌社社長的許信良,認為黨外陣營已有規模,而他本人是國民黨和黨外衝突的重要原因,所以他決定暫時出國念書,以降低雙方緊張關係,許信良的妻子和三個兒女隨行。9月30日,許信良與妻兒前往美國,邱垂貞與桃園鄉親在桃園機場用歌聲熱情歡送。

余登發舉辦生日茶會

余登發老縣長被國民黨以「莫須有」的叛亂罪名判刑8年,那時老縣長年歲已高,但是他一樣逃不出國民黨無人性的迫害,還被關在警總看守所黑牢裡。9月29日是余登發78歲生日,黨外人士在1979年的10月2日,與來自全台的支持者,齊集在高雄縣的鳳山國父紀念館,為身繫囹圄的余登發舉辦生日茶會,隔著獄牆為他致上生日的祝福,盼望他可以早日回到家裡。

美麗島雜誌第二期剛出刊,那晚,有三、四千名的支持者在監獄外替老縣長過生日,當時的美麗島高雄事件還沒發生,許多重要的黨外人士一一發言。張俊宏堅信:「偉大的人物,會有偉大的人民來支持。」為了感謝老縣長為民主的貢獻,卻受了那麼大的苦難,會中黨外人士向余家致贈「人權萬歲」錦旗,高雄縣省議員、余老的媳婦余陳月瑛代表家族接受何春木省議員的贈旗。會後陳博文與吳哲朗編撰的《余登發七八生日記實》一書,被警總以「詆毀政府,歪曲事實,否定法律,挑撥政府與人民感情」之由,予以查禁。

1979年9月28日,《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成立茶會,發行人黃信介蒞臨致詞。攝影/陳博文   圖:陳博文/攝

許信良在《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成立茶會,在騎樓下對著民眾開講致詞。    圖:陳博文/攝

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的社務委員聘書。   圖:楊青矗/提供

黨外人士致贈「人權萬歲」錦旗,由余陳月瑛省議員代表家族接受。   圖:陳博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