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彭斯日前在出席新加坡東協高峰會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時,加大力道推銷川普政府宣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彭斯除了重申美國在強化基礎建設、發展能源合作與發展數位經濟三大面向,尋求與亞太國家合作之外,更分別與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協國家簽訂合作協訂,深化與印太地區國家的連結。

為了化解印太地區對於此一戰略是否為制衡中國崛起而設,彭斯再三強調「印太戰略」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更非針對特定國家。但明眼人都知道,川普政府的目標就是中國,彭斯十月初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強力批判中國在不公平貿易、競逐未來科技領導、在南海水域進行的軍事擴張、用「銳實力」滲透美國政治與選舉,以及迫害人權等行為。彭斯宣示川普政府採取新的對中政策,其原則在於公平貿易、互惠對等以及尊重主權等。他更向亞太國家宣揚「印太戰略」的必要性與美國推動的決心與實際行動,反擊外界質疑「印太戰略」缺乏實質內容的聲音。

但真正決定「印太戰略」能否發揮成效的關鍵,在於其他區域內成員的配合與參與程度。由於川普政府再三強調「印太戰略」的重中之重,就是印度的角色,因此印度莫迪政府如何回應「印太戰略」,攸關此一戰略的成功與否。

早在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首次執政時,就提出建立日本、美國、印度、澳洲四邊「鑽石型」安全架構的概念,但當時遭到中國強力反彈,指控日本有意在推動亞洲版的「小北約」以圍堵中國,最後不了了之,如此被稱為四邊對話架構,多淪為二軌智庫討論題材。

但隨著去年川普政府開始一步步建構「印太戰略」,並從今年開始出若干更具體內涵之後,其他相關的「利害關係者」開始面臨是否「選邊站」的挑戰。就在11月彭斯參加東協峰會後,東協輪協主席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表示,隨著美中角力加劇,東協國家恐怕很難不選邊。

但對於最具關鍵性的印度而言,總理莫迪今年6月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香格里拉對話」,在發表專題演說時首度公開說明印度對於「印太戰略」的立場。傳統上印度外交採取「不結盟主義」,更不會對諸如「印太戰略」如此針對性強烈的主張表態,更遑論指涉的對象是與印度在歷史上曾經是敵人的中國。因此十多年前安倍提出「鑽石型」架構時,印度對未有所回應,幾年後也不過強調印度採取「避險策略」(hedging strategy)。

但莫迪在「香格里拉對話」的演說,提到「印太」這個名詞達十一次,而且他強調印度認知中的「印太地區」範圍更廣,達到非洲東部。但莫迪也區隔印度與美國對於「印太戰略」的看法,他強調除了自由、公開兩原則之外,還要加上包容性,而且應該著重在夥伴關係的建立與共享價值。比較讓外界感到驚訝的是,莫迪首次提到建立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rules-based order),頗有間接呼應華府的意味。

但是莫迪縱使略有表態,印度對於如何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仍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與步驟。首先,莫迪明年要連任選舉,在此時刻不可能過度對「印太戰略」有所背書。儘管印度和中國貌合神離、各懷鬼胎,但還不致在此當下發生直接衝突。

其次,印度對於「印太戰略」的推動有自己的優先順序。在範圍上較著重在印度洋與麻六甲海峽等較切身的相關議題,不見得願意公開碰觸美國與中國在南海或太平洋的權力競逐。即使美、印、日、澳四邊的Quad會議不定期舉行,但印度意興闌珊,極力小心避派出高層參與,多由中階官員出席,且非出自國防系統。即使在11月中的東協高峰會裡,印度也未派出外交或國防部長出席Quad對話。復其次,印度在歷史上與中國有邊境衝突與戰爭,現階段仍具有引爆點,印度自覺若是過度在「印太戰略」中扮演活躍角色,很可能造成印、中在軍事安全上的摩擦加劇,增添不確定性變數。

最後,印度密切關注美中在貿易與安全議題上的角力,私底下與華府保持密切連繫,也維持在安全與軍事事務上的實質對話合作,但在公開場合儘量避免被捲進美中衝突,尋求自身的戰略自主性。連帶影響就是「印太戰略」的進程,將缺少來自印度更強而有力的支持。印度的戰略會否有所轉變,可能要等到莫迪順利連任之後才能有所明確進展。

延伸閱讀:

有夠高級!首座「VIP婦幼親善公廁」國道蘇澳服務區啟用

不必出國就很美!全台IG必拍4大「楓紅」原來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