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1)日出席2018台北市長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第二輪政見發表,柯文哲提到兩岸關係,他強調自己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大家都知道中國遊客不來台灣,對台灣經濟有些影響,若中國政府用禁止手段,「那還好辦,可透過談判手段可以去處理」,但若中國人民對台灣不喜歡而不來,「這才是嚴重」。

2018台北市長候選人公辦政見下午登場,除了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缺席外,其他候選人包括現任市長柯文哲、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無黨籍候選人李錫錕、吳蕚洋都有出席。

柯文哲表示,他是外科醫師出身,務實、對話是最大特色,他把這兩個原則帶到政治上,要讓不同意見的人在社會和諧共存,他處理2017世大運也是用這樣手法,爭取台灣最大生存空間很成功,從世大運到兩岸關係,也是一模一樣。

柯文哲說,他是二二八家族,有他的想法,但他當市長要謀取最大多數市民的最大福利,而非把意識形態加到別人頭上,若能以人民福祉為優先,中央、地方也不會有太多不同意見,藍綠之間也不會有不同意見,若有這種務實對話精神,可以少掉很多問題。

柯文哲提到,台灣1949年有200萬外省人來到台灣、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到現在台灣有38萬陸配、200萬台灣人在中國,經貿40%跟中國,這是現況,「若你要在台灣島內分出敵我,自亂陣腳」。

柯文哲指出,未來中美對抗國際局勢形成,這不是台灣可以決定,要思考這種現實狀態下,如何務實處理問題,「所以,我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民間、城市交流要維持。

柯文哲強調,大家都知道中國客不來台灣,對台灣經濟有些影響,可是若中國政府用禁止手段,那還好辦,可以透過談判手段可以去處理;不過,若中國人民對台灣不喜歡而不來,「這才是嚴重」,因此如何增加兩邊善意交流,非常重要。

柯P說,這也是為什麼他2015年提出「四個互相」,包括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透過更多交流可以互相認識、了解,文明社會彼此互相尊重,最後互相合作。2017年則多了一個「互相諒解」,他了解雙方都有各自內部問題、困難,所以兩邊交往若能用彼此諒解態度,可以少掉很多問題。

不過,柯也提到,終究沒有人把全部未來,壓在別人善意上,「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經濟、國防最主要。1990年時台灣GDP佔中國43%,今年掉到4.6%,台灣要自立自強、經濟維持一定水準、國防力量要維持,「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柯表示,兩岸之間「和平是個目標」,要務實處理問題,先表達善意,可是該做的準備還是要準備,政治沒那麼簡單,他常說要用簡單心靈面對複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