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認清其自身的能力尚不足以展開全球大進擊戰略,尚且在美國全力嚇阻的壓力鍋下,現在中國極力要發展全球大戰略的時機不恰當,務實的檢討「一帶一路」計畫,真正的做好「高築牆、廣積糧 緩稱王」的長期努力,這樣才能保得中國崛起長長久久,而非曇花一現。

獅子山機場計劃

西非獅子山共和國(Sierra Leone)取消與中國合資的新建機場計劃,由於這項需耗資4億美元的工程將使獅子山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加上這項建設又非該國當務之急,終至流產。這種典型的「債務型外交援助」如果成真,將使獅子山對中國背負沉重的外債,甚至在無力償還的前提下,該國政府將被迫賣銅賣鐵,典當家產,並淪為中國的刀俎肉。

這項計畫的失敗,並非中國在非洲外交的挫敗,但肯定是中國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計畫的一大打擊。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在這項大戰略的連結點上就面臨了許多國家不願意再合作的現象,例如南亞的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都面臨經費不足的窘境,一旦還不了錢給中國就必須把核心利益或國家戰略要地讓給中國方經營的情形,尤其巴基斯坦是中國在南亞最重要的夥伴與制衡印度的關鍵國家,巴國在中巴合作上的猶豫不決又會牽連到中國想直通印度洋的戰略佈局。

當然對於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影響最深遠的當屬馬來西亞在上個月連續取消了與中國之間部分合作計畫與建設,對於習近平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自是嚴重打擊。馬哈迪重出江湖後,就一再地強調對於前總理納吉時代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多項計畫有所擔憂,更強調,基於國債(約7.7兆元台幣)問題,政府決定取消東鐵和沙巴、馬六甲的天然氣管線計劃。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緣重要性,馬國的決定對於中國對東協的外交戰略的發展影響很大。

新殖民主義

馬哈迪強調中國的一帶一路為「新殖民主義」,這對於這項全球大戰略可說是一種汙名化。

一帶一路是中國想要突破美國圍堵的重要戰略,為了要建立一帶一路,突破美歐在麻六甲海峽與新加坡地區對於中國勢力的阻擋,如果中國在大馬的合資項目能夠順利完工,中國的勢力將直接插入整個中南半島,而且中國的物流與運輸將不再受到麻六甲海峽的阻擋,可以西出印度洋。

中國的這項戰略不僅把東亞納入勢力範圍圈,更讓南亞各國感到害怕,這也是為什麼南亞各國對一帶一路態度保守所致。其次,就算能夠順利開展,營運後能否有足夠的回收已償還巨額的負債,令人充滿疑慮,屆時中國如果再藉口要侵權佔利,馬國有能力應付嗎?

所以,馬哈迪擔憂的可不只表面的財務問題,更煩惱的應該是中國趁機把各國納入權力圈中,允求允取。這樣大馬不是國家權益要被迫挖出一大塊來賠給中國,而是大馬人民是否要向新強權扣表稱臣,卑躬屈膝的問題。

蛇吞象的一帶一路

中國這樣積極進取的作法,除了面臨相關國家的反彈與美國的疑懼外,也由於地緣政治上各國的掣肘而應對不易。首先一帶一路必須穿越中亞各國,中國對於新疆的態度引起了中亞國家對中國態度的保留,加上中國在中亞的動作與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有所衝突,頗有阻力。一帶一路在南方除了馬來西亞已打了退堂鼓,巴基斯坦也問題多多,使得海陸部分的擴展也並不容易。

除了各國的態度不一與需求差異難以全部擺平外,中國將一帶一路計畫無限度擴張也是有好大喜功的現象。莫說獅子山是一個貧窮的國家,現狀沒有發展新機場以及有錢來興建外,這個機場對於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發展有任何戰略意義嗎?還是一帶一路在某些方面淪為中國國內有意圖者巧立名目,掏空人民納稅錢的遊戲?

中國只是東亞強權

這次獅子山的計畫應該讓中國決策當局認清,中國還只是個東亞的強權,還沒有充足的實力能玩一場全球的戰略遊戲。一帶一路既有的包山包海的戰略計畫中國實在有必要重新調整其定位與發展步驟,才能真正讓世界各國認清中國乃誠摯要與各國交往,而非對各國有所意圖。

當川普擺起臉孔開始制裁中國之際,中國應對的顯然左支右絀,就說明中國還不足以玩一場全球的戰略遊戲,太多的自以為是與好大喜功,將讓中國的一帶一路更加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