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臺灣北部運轉中的電源低於用電所需,台電公司擬將深澳電廠原廠址重建為超超臨界電廠,而近日更因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環境影響,引起廣泛討論。

過去10年,除去年815供氣的烏龍事件外,我國未曾發生大規模停電或輪流停電,但似乎還是很難擺脫缺電的印象。去年大潭電廠因天然氣供氣突然中斷,導致大潭電廠6部機組停機,整體電力供應瞬間減少約11.94%,全台各地因此多處停電,之後執行了緊急分區輪流停電,造成了民眾的不便及不安,亦對產業有衝擊。

全站首選:若中國進攻台灣 北約秘書長 : 習近平會請俄牽制西方、擴大戰線 俄國回應了......

依經濟部及台電的規劃,若新增發電機組併聯發電順利,明年的備用容量率將達15%,備轉容量率也將達10%,達到供電綠燈的情況。即使北部供需不平衡,但透過南北輸電幹線相互支援,可確保北部供電穩定。然若發電燃料不足或因種種環保法規限制發電,則徒有足夠的發輸電能力,也將無法達到產業界對政府能滿足「充足的電力供應」以及「確保供電安全」的期待。

據調查臺灣產業界最在意「不預警停電」的風險,其次是「限電」的風險。不預警停電肇因於大容量電源瞬間喪失,而限電則部分是因燃料不足或供電安全裕度不足之權宜措施。臺灣電力系統有一大部分仰賴集中式電廠供電,台中電廠及大潭燃氣電廠增建機組後,整廠裝置容量皆達700萬瓩以上,遠高於現有核能電廠容量,因此單一電廠事件將衝擊全國電力供應。供電設施過度集中易造成供電風險,大型電廠可以匯流排分段開關方式,達到分群運轉效果,並考慮系統安全來調度大型電廠出力,以降低電廠、開關場及輸電線路電力輸送過度集中的風險。1999年729發生的大停電事故是由於輸電過度集中,輸電鐵塔倒塌造成。台電公司於其後不僅另建一超三路輸電線,並陸續檢討完成超一路及超二路旁通措施,適度分散輸電線過於集中風險,避免單一開關場事件衝擊全國電力供應。

在能源轉型達標之後,天然氣的供應系統將深深影響並依賴電力供應,必須藉由協同互動,才能使天然氣與電力供應兩個關鍵基礎建設日益融合,避免815事件重演。目前中油公司天然氣接收站有高雄永安廠及台中港台中廠,儲槽容量合計共117萬公秉,兩廠已接近其供氣能力上限600萬噸/年,且均無能力供應新增大型產業用戶的用氣需求。中油公司在臺灣西部地區建構了輸配氣網路,計有3條36吋海管(永安-通霄237.7公里、台中-通霄49公里及通霄-大潭86公里)及長途輸氣陸管。永安接收站與台中站產能及管輸能力均接近供氣能力上限,故台中二期擴建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新建計畫之完工期程將影響未來供電備轉容量率目標是否能達成。

為避免類似供電設施過度集中所導致之供電風險,天然氣的輸送與接收亦應避免過度集中。從天然氣使用的增加及避免天然氣輸儲系統的過度集中而言,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有很高的需求性。為兼顧能源轉型及滿足產業所需的供電安全,提供充足且具有成本競爭力的電源,以促進經濟發展是政府的責任。而兼顧環境保護,於使用天然氣地點附近選擇適當場域,建置天然氣接收站,將有助供電穩定。

台灣是一個能源有限的國家,但是,能源經常被浪費。台灣有80%的供電需仰賴由外國所運送的發電燃料,氣候變遷及其他外來因素在在都影響我國未來的供電安全。惟有充份掌握自主能源,特別是再生能源才能減少供電的風險。政府願意採相對保守的規劃來提高電力系統可靠度,但也必須提高全民對電源供需的參與感,鼓勵節能技術和設備並強化正確的能源管理觀念和公民責任,檢討電網現代化的策略與藍圖,才能因應未來供電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作者 : 盧展南  /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