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美術館首次展出包含國際藝術語彙、又融貫在地歷史脈絡的跨域展演的《靜河流深》即將結束展期。這項以愛河隱喻高雄正持續努力由工業都市轉變為以文化、藝術打造創意友善的宜居都市,一條自身樣貌逐漸改變、以及帶動周遭人們生活變遷的河流故事,展出至9月2日止。

《靜河流深》名字來自於英文的諺語「Still Waters Run Deep」, 中文展名將「水」轉譯為「河」, 由高美館館長李玉玲擔任策展人,是以愛河為中心意象延伸而出,思考美術場館與城市本身,以及更廣闊的世界之間產生連結的可能性,河流作為一個隱喻,它其實就是一個連結的力量。

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前身曾是高雄重要的灌溉蓄水埤塘之一,與愛河相連,日治時期高雄地區第一家磚窯廠成立於此區域,後因木業加工,沿著愛河中游沿岸形成新的人口聚集區,而後歷經都市重劃與更新,陸續轉型為住宅、公園綠地,以及文化歷史場館集散地,展覽場域延伸到愛河流域,如中都磚窯廠、高雄歷史博物館、電影圖書館等。

李玉玲說,河流作為隱喻,從時間與空間維度串聯城市的文化脈絡及土地紋理,在時間性的縱向連結上,以歷史延續記憶的長度與深度,連結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空間性的橫向連結上,也如河流的意象,從美術館延伸至其他文化與歷史場域。

這項展出還集合了多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高齡73歲的重量級藝術家、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橫跨攝影與劇場的創作者,塗鴉藝術家,以及移工文學獎的得獎者等。 

展場中,一件橫跨整面白牆的霓虹燈管作品,創作者約瑟夫・科蘇思,自1960年代至今創作不輟,在西方藝術界極具影響力,這件《世界地圖(台灣)》是他為《靜河流深》量身打造。 

日本藝術家柳美和的《花獻計畫:尋找阿婆蘭》,是數盆盛開的台灣蘭花靜立在小型溫室中。柳美和一直在追尋台灣野生蝴蝶蘭—阿婆蘭,但卻無處可覓,只能以大量生產的蘭花取代。這又可連結到藝術家過去的作品“ Elevator girls”,其中排列著如同複製人般的女性;以及”My Grandmothers”中,各式的祖母肖像,反映了柳美和一向關切日本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 

另一位日本藝術家須田悅弘的木雕作品《鬱金香》,以兩朵高掛在牆頭、惟妙惟肖的鬱金香。須田悅弘的作品除了擬真外,經常安置在展長的角落、邊緣處,讓觀眾不經意地發現並用心體會。 

柳美和作品《花獻計劃:尋找阿婆蘭》。   圖:高雄美術館/提供

柳美和桃樹攝影作品 ─ 女神和男神在桃樹下離別。   圖:高雄美術館/提供

謝素梅展出作品《許多說過的話》。   圖:高雄美術館/提供

約瑟夫・科蘇思量身打造的展出作品《世界地圖(台灣)》。   圖:高雄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