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明確的否決與中國之間部分合作計畫與建設,對於習近平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計畫自是嚴重打擊;中國必須認清「一帶一路」計畫並無不妥,問題在中國的「上壓下」霸權態度與上下「交征利」的做法,才是各國對「中國崛起」避之唯恐不及的原因。 

強硬的馬哈迪

根據新頭殼網路新聞報導,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才剛剛結束5天訪中行程,在接受馬國媒體《當今大馬》專訪時,對中國仍不留情,他指中資企業投資,卻在工業園區築起圍牆,直嗆「工業園不是外國領土」,喊拆關丹的「萬里長城」。

據了解,馬哈迪當著中國總理李克強的面,直斥該圍牆無異是新的殖民關係,表示該產業園區以圍牆把自己封閉起來,還阻擋大馬人進出的做法,並不符合大馬的法規。他也把中國的一帶一路稱之為「新殖民主義」。

馬哈迪重出江湖後,就一再地強調對於前總理納吉時代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允諾合作的多項計畫有所擔憂,就在人到北京訪問時,馬哈迪就大辣辣地宣布為了避免拖垮大馬財政,將來成為國內公共工程的爛攤子時,公開宣布決定取消「東海岸鐵路計劃」以及沙巴、馬六甲的天然氣管線計劃,並已取得中方諒解。

馬哈迪表示,基於國債(約7.7兆元台幣)問題,政府決定取消東鐵和沙巴、馬六甲的天然氣管線計劃,「我已向中國領導人解釋,我們的問題在於這些計劃的貸款規模是馬來西亞無法負擔的,若我們繼續有關計劃,我們國家將會破產。……中國領導人理解我們的問題,我相信中國也不希望看到馬來西亞因國債問題破產。」針對取消計劃的賠償問題,馬哈迪坦承金額龐大,會爭取將賠償壓至最低。 

一帶一路面臨窘局

無論老江湖的馬哈迪是真的憂慮國家的困局還是藉機和中國在財經援助上討價還價,馬哈迪這樣喊停的殺手鐧,的確讓中國措手不及也灰頭土臉。

一帶一路是中國想要強國崛起以及突破美國圍堵的重要戰略,也將會是習大大揚名立萬、名垂青史的重要功績。為了要建立一帶一路,突破美歐在麻六甲海峽與新加坡地區對於中國勢力的阻擋,中國除了興建上海直通昆明的滬昆高鐵,同時延伸了鐵公路到達曼谷,如果這條在大馬的「東海岸鐵路計劃」能夠如期完成,那麼中國的勢力將直接插入整個中南半島,而且中國的物流與運輸將不再受到麻六甲海峽的阻擋,可以西出印度洋。

中國的這項戰略將不僅把東亞納入勢力範圍圈,更讓南亞各國感到害怕,這也是為什麼南亞各國一帶一路的各項建設態度保守所致。其次,對於這樣看似千古功業的大建設,由於馬國國力有限,就算能夠順利開展,營運後能否有足夠的回收以償還巨額的負債,令人充滿疑慮,屆時中國如果再藉口要侵權佔利,馬國有能力應付嗎?

所以,馬哈迪擔憂的可不只表面的財務問題,更煩惱的應該是中國趁機把各國納入權力圈中,允求允取。這樣大馬不是國家權益要被迫挖出一大塊來賠給中國,而是大馬人民是否要向新強權扣表稱臣,卑躬屈膝的問題。 

新殖民主義

馬哈迪對於中國一句「新殖民主義」的評語,就充分顯露了東南亞各國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強的憂慮再度顯現。

自冷戰開始,1960到70年代共產勢力大幅出現在中南半島,造成了東南亞各國擔心共產勢力佔領東南亞,從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到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成立,都是擔心中國勢力南下而成立的反制組織。東南亞的聞「華」色變也表現在這一時期東南亞發生了多起的排華事件,造成許多華人喪失生命。

1980年起到2010年,中國進入了30年的建設時期,對外採「睦鄰」政策以專心對內發展,加上各國依賴中國龐大的市場,使得對於中國恐懼的印象暫時消失。

然而,2010年後,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所佔比重日益增加,也許是來自各地的阿諛之詞聽得過多,中國的大頭症蓬生,對外事務開始指手點腳,氣高首昂,不再謙卑,甚至動輒揚言以武力解決問題,例如在台灣問題上、釣魚台問題上乃至於南中國海問題上等等,所採取的強硬態度,都讓各國對於過往中國武力與共產主義威脅的陰影勃然由升,這時各國擔憂的就不僅僅是財務問題,而是擔心成為中國附庸國的問題了。 

謙受益 滿受損

面對各國逐漸浮出的反彈與拒斥,中國有嘗到苦果之感。新華社就報導,習近平表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中國俱樂部」;且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只要各國有意願,中國都歡迎。這都說明,「謙受益、滿受損」的真諦。

在川普對於中國祭出了有史以來最強力的貿易戰,造成中國在經濟上的明顯損害之際,也許低下頭來重整「一帶一路」大戰略,才是習近平現在必須依循的治國之道。

延伸閱讀:

馬哈迪嗆拆中資園區9km圍牆:這不是外國領土

一帶一路遭質疑 習近平:今後要做雪中送炭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