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財政部建築受損,雖一度考慮重建,但近年財政困窘,一直被行政院打回票;終於在歷經近20年、13任財長後,9月17日將搬入景美「財政園區」新大樓。

財政部現址位於愛國西路與羅斯福路交界,與中央銀行比鄰而居,位於南昌路的另一側則與總統官邸相望,地理位置相當優越。然而,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國民政府遷台時,財政部的辦公處所其實是位在中山北路的婚紗街一帶。

「目前財政部腳下這塊地,其實是菸酒公賣局(現在的台酒公司)的土地。」財政部秘書處處長聶繼榮說,財政部早期沒有專屬的辦公廳舍,民國67年時在愛國西路現址蓋了一棟8層樓高的建物,供財政部官員辦公,民國77年因既有辦公室不敷使用,又在後方蓋了一棟,因此才有前、後棟之分,兩棟屋齡差了整整10年,但皆逃不過921大地震的考驗。

聶繼榮說,在921地震前,台北幾乎沒發生震度這麼高的地震,導致許多建物受創嚴重,因此後來建築法規大幅調高建物的耐震係數。他表示,政府曾針對全國所有機關建物進行耐震調查,結果發現,部分建物耐震係數遠遠未達標準,有立即倒塌的危險,這些就是危樓,而財政部則被評為「有待補強」。

聶繼榮說,財政部是根據60年代的建築法規所興建,當時對耐震係數的要求沒那麼高,「外界說財政部是危樓,但精確來說,其實只是耐震係數不夠」。

聶繼榮又說,在被評為「有待補強」後,財政部積極思考各種補強方式,「當時考慮數種方式,最新的是使用制震壁。」

聶繼榮表示,目前位於景美財政園區的財政人員訓練所,當時也被評估為「有待補強」的建物,所採用的補強方式就是用制震璧,但132組就耗資約新台幣一億元,費用相當昂貴。

聶繼榮說,「財政部比財訓所大很多,如果使用制震壁,費用至少2億元以上;但把財政部拆掉重建,也不過才4億多元,根本不划算。」

聶繼榮指出,財政部已是40幾年的老建物,早期的辦公設備、電器與空調等,都有必要更新,若只是補強,這些問題仍然無法改善,因此不如重建。然而,財政部數次爭取重建預算,都被行政院打回票。

聶繼榮說,行政院不願撥預算有其考量,「如果給你4億元重建,那就排擠其他部會的預算,因此希望我們儘量透過促進民間參與的方式,引進民間資金協助興建。」此時剛好財訓所有意興建學員宿舍,且行政院當時指示大面積國有地不可標售,財政部隨即思考景美的國有土地活化開發,並啟動設定地上權公開招標案。

然而,財政部啟動設定地上權招標的時間,適逢金融海嘯,民間投資意願低落。財政部國產署專員林漢哲說,「我們總共流標了3次,命運相當坎坷。」直到民國102年第4次招標,才由華固建設得標,也才有了後來的「華固新天地」地上權建案。

林漢哲表示,當時與華固談合約,是權利金加上實體建物。華固得標權利金是13.88億元,而財政部新大樓、財訓所學員宿舍,以及財訓所外牆拉皮的總價約19億元,等於華固共付了約33億元給國庫。

中央社記者提問,財政部原本估算原地重建需4億元,即便後來加上興建財訓所學員宿舍與財訓所外牆拉皮的費用,也應該不至於暴增至19億元,為何前後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對此聶繼榮解釋,原地重建的預算是很多年前的估算,但物價上漲,加上建材採用綠建築,成本也隨之提高,且整地過程還必須「移樹」,光這部分就花了一億多元,種種因素皆讓造價成本上揚。

聶繼榮說,「我們當時為了滿足護樹團體與當地民眾的要求,特別去五股找了一塊地,先將國有地上的樹木全部移植到外面,等到興建完畢後再全數移回。」他表示,這部分華固公司相當用心,還請植物專家評估,而當地里民更要求植物系教授、樹保團體參與,確認移植過程中樹木是否損傷。

隨著新大樓各項硬體設備陸續完成點交,財政部將於9月初啟動搬家作業,預計9月17日就會在新大樓「重新開張」,未來民眾將可一睹掌管國家財政收支機關的嶄新風貌。

財政部位於景美財政園區的新大樓外觀,新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約3萬平方公尺,是財政部舊大樓的2倍,但其中逾半為停車場空間,實際可用於辦公的樓地板面積比舊大樓還少。   圖:財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