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夢市集」去年搬新家後,確立了全新的事業核心價格,聚焦娛樂科技領域,為台灣新創提供更深入的加速器服務,持續與台灣新創團隊一起創夢,一同打造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 2017年成立的「創夢實驗室」每半年招募一次,每次邀請十二家新創公司加入,成立至今,已連結超過 200 家新創公司,其產品與服務橫跨遊戲、社交、影音、大數據、圖像渲染技術、翻轉教育以及商業服務等領域。 這個台灣規模最大的娛樂新創生態系的大水池裡,究竟都滋養出了什麼新種子?開出了的什麼芬芳花朵?就讓《新頭殼》為您一一解夢吧!
2016 年芙利亞網路科技(Follia)成立,平均不到 25 歲的三位共同創辦人林嵩堉、廖耕亞、林明毅一路從學生身份創業,憑著「怎樣也要拼出來」的衝勁,驗證 VR 看房導覽的市場需求,這段從乏人問津做到月營收突破百萬元新台幣的創業歷程比外人想像的還要瘋狂,而 Follia 執行長林嵩堉就是整個團隊的「傻膽驅動程式」。
以為創業是條出路,結果反而走進死巷子
Follia 的創業始端,全是因為念室內設計的林嵩堉,在實習期間看見整個產業的發展極限。「我大二時去室內設計工作室實習一年,看到產業的環境很差,競價嚴重、毛利又少,覺得之後這樣子工作會沒有出路,我就開始恐慌不知道自己可以幹嘛。」林嵩堉笑稱這種方式「小朋友不要學」,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就創業」讓他吃盡苦頭。
大三時,林嵩堉一心想著脫離傳統的室內設計業,開始對創業有許多幻想。首先他想賣組合櫃,便自己買工具與木板自製木櫃,卻把宿舍的地板切出一個大洞。接著,他認為現代人有收納的需求,便自掏腰包幾萬元,開發一套貼紙並上架到群眾募資平台。
「我以為創業就是把東西丟上平台就可以一個月賺十幾萬,結果最後只募了幾千塊,而且還是親友贊助」。林嵩堉一邊笑著自己荒謬的過去一邊說:「其實我當時就只是想賺錢而已,但超級不切實際。」
▲林嵩堉口中的「創業黑歷史」:Follia 貼紙|圖片來源:FlyingV
2016 年虛擬實境(VR)聲勢漸漲,林嵩堉在網路上看見 VR 與遊戲引擎Unreal 即時渲染的結合,想到可以用此技術架一個「虛擬家具電商平台」,讓消費者在虛擬實境裡自由走動,感受家具大小,再從平台上選購。林嵩堉大笑說:「比起之前那兩個創業黑歷史,這個應該很可以。」他找了幾位正開始做畢業製作的資工系朋友,起先只是研究性質,畢業製作結束後,電商功能也逐漸完整,他們決定真的將平台上線,實現創業夢。
沒有人光顧的家具精品百貨只能關門大吉
然而,即使 Follia 努力開發家具廠商,研究材質的擬真成像,將整個平台打造如家具業的精品百貨,但一整年卻沒有任何一個客人光顧。Follia 技術工程師林明毅反省道,雖然有了平台,但沒有搭配物流,也不懂行銷,更沒有研究過目標消費族群的樣貌到底為何,因此沒有任何一筆訂單也是合理的。
▲就算努力談合作,但沒有找到目標客群,精美的平台也只能是夢一場|圖片來源:Follia
當時林嵩堉還不想放棄 Follia,他問自己在現有的技術下還能發揮什麼題目。回想過往接觸家具廠商的經驗,林嵩堉發現廠商們喜歡虛擬實境的導覽體驗勝過在上面購買商品,他開始有了做 VR 看房導覽的想法。
創了第三個業才學會「面對客群做田野調查」
為了實際了解建商需求,林嵩堉常與 Follia 介面設計師廖耕亞假裝是買房的顧客,到各個預售會館實地調查。他們發現,建商面對顧客最大的困擾在於銷售人員沒有更好的工具來解釋空間設置。「第一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介紹什麼,我自己念室內設計都聽不懂了,」林嵩堉笑著說。
林嵩堉認為這樣的導覽不利於建商銷售。建商面對巨額貸款壓力,他們通常很在意預售期的銷售成績,「北中南一路跑下來,我更確定 VR 看房會是他們很需要的解方,不只省下蓋樣品屋的錢, 還可讓消費者在沒有實體空間的狀況下體驗,更可以縮短他們的前置期,直接開始預售。」
延伸閱讀:
創夢實驗室》有病制作創辦人「哈利菠菜」:從有病的創作者成為有才的創業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