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韓峰會熱鬧舉行的的同一天,中印兩國元首習近平莫迪也在武漢舉行了「非正式國是訪問」的會晤。去年兩國才因洞朗對峙的邊界問題導致雙邊關係趨冷,甚至一度準備開火對抗,為何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加強互動?這與近來中國受到美國越來越明顯的壓制有關,另一方面也充分顯現印度的不結盟、不靠邊,祈求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哲學有關,這種「一帶一路」VS「印太戰略」的國際格局,將隨著印度在美中兩國之間的左右逢源而日益衝撞。

非正式國是訪問

習近平與莫迪在武漢的非正式會晤,被雙方定位為「走親戚」的睦鄰性質互動,雖然在兩韓歷史性峰會鋒芒掩蓋下沒有受到過多的注意,但是對未來幾年的印中,印美關係都將有所影響。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新發明的「印太戰略」構想,擺明了就是為圍堵中國勢力而來,雖然這個構想尚未成真,但是面對這幾個月來美國砲火猛烈的貿易戰攻勢,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中國必須逐步化解這個圍堵網。所以中國在這一兩個月密集與日本和印度之間進行交往,由於中日印同為美國貿易攻勢的受害國,印度的態度就成為中國抵抗美國的重要夥伴。

中國的期待

另一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大戰略,這一兩年的發展由於受制於計畫格局龐大,變數太多;牽涉利益太多,爭執頻生等等,導致於亞洲投資銀行(AIIB)迄今仍無法成真,相關國家疑慮太深,而前景堪憂。

現在東亞、南亞的局勢都很不穩定,因此要維持一帶一路戰略的順暢,中國必須搞好中印關係,尤其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國,又居一帶一路的地緣戰略位置,搞好關係至關重要。

不結盟外交政策

「不結盟運動」起於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斯里蘭卡的一場演說。尼赫魯有鑑於提出韓戰結束後當時美蘇冷戰對立局勢僵持,不希望被迫選邊站導致身陷對抗局勢中,印度又想當第三世界的龍頭將,乃在1955年舉行的印尼萬隆會議上,和與會的29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願意捲入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而將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和經濟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印度不願意成為冷戰對抗時美蘇衝突下的馬前卒,乃予左右兩邊「等距外交」的原則來處理他的外交事務。冷戰結束後,印度慣常以南亞老大的區域霸權角色出現,但因為經濟發展情形不佳,始終未能登上國際霸權競逐的舞台。

近來,由於中國崛起,導致全球權力結構必須有所調整,美國為了圍堵中國霸權走出歐亞大陸,乃借用日本提出的「印太安全」概念拉攏印度企圖圍堵中國。

莫迪的想法

印太戰略如果成真,中美的對抗越激烈,印度就越容易被捲入霸權爭霸戰中;尤其美國嘴稱印太,不僅沒有任何實際動作,反而還到處點火發動貿易戰,讓印度經濟也受到危害,不禁讓人懷疑美國是真的把印度視為友好國家嗎?尤其川普常常變來變去的外交態度真是可以全然信賴的嗎?

相對的,中印兩國關係密切又複雜,又有綿延萬里的邊境往來,雙方爆發衝突的話,美國真會來救嗎?

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中國又是個這麼大的是經濟體,加上明年印度將舉行國會大選,這牽涉莫迪政權的保衛戰,能夠與中國回復友好關係乃為要務。

等距外交

習莫的相約會面,還是希望能找出雙方可以妥協與溝通之道,否則不斷的小衝突累積下來終會阻礙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互信,甚至導致對峙演變成大規模衝突。終究中印兩國同為亞洲的安定力量,雙方確實合作對於整個東亞與南亞都是正面樂觀的消息。尤其在面對美國如颶風般掃到的貿易攻勢,中印的相互合作不僅可以抵擋這波的關稅戰,兩國的市場規模也足以吸引更多的國家往中印共同市場移動。

習莫武漢高峰會也在明示美國,只要有共同利益存在,兩國合作遠比衝突要吸引人,終究國家利益才是國家最重要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