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千萬不能因為有了教室,成為孩子的牢籠。」文化部鄭麗君今天(21日)上午出席教育部主辦的簽署《推動戶外教育合作備忘錄》活動時,用個人當媽媽的經驗,詮釋了教室在窗外的難得體驗。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 戶外教育不管是對個人身心、注意力、耐受力和情緒都是最好的抒發,期待孩子不要只是在課本裡面,教室裡面,更能走入戶外遨翔。

教育部在103年蔣偉寧擔任教育部長時,因為60多位委的支持下公布了「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並成立了成立了「戶外教育資源平臺」;教育部今(107)年更進一步推動戶外教育跨「部」走!為孩子們創造戶外學習服務之環境。教育部長潘文忠笑稱,今(21)日上午舉行的《推動戶外教育合作備忘錄》簽署,看起來像是小型行政院會議,主要是邀請文化部、交通部內政部、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環保署等中央部會,共同參與107年戶外教育跨「部」走,共築戶外教育之願景。

多年前擔任立委時推動「戶外教育資源平臺」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當媽媽後有更深的感受,她說,自己的兒子三歲多,「孩子教給我的事情,比我教給他的還多;他現在週間就會預約,周末要白湖吊橋、要採草莓;一歲多時,兒子自己已可以獨自完成我們家附近的登山步道…,而讓我感動的是,在他生活週遭的公園,教給他許多事務,那些事務不是我們能夠教的,反而他教給我,我們千萬不能有了教室成為孩子的牢籠,他的整個學習就是在他生活週遭,教育體制給孩子的學不是內容,而是如何學習,保有他主動學習的欲望。」

鄭麗君說,當她成為媽媽後,更能感受戶外教育的重要;所以擔任文化部長後,主動跟教育部提起要將「文化體驗教育」納入平台。

教育部表示,由六個部會共同推動的戶外教育,主要是透過真實情境的體驗,啟發學生探索的本能。戶外教育期許教學不要侷限於課堂上,而是藉由造訪如國家公園、自然教育中心、歷史古蹟以及博物館等多元場域,啟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效率。

戶外教育跨「部」走,顧名思義,除了希望學習踏出教室外,更需要跨部會攜手合作;教育部除了積極邀請各部會共同簽署《推動戶外教育合作備忘錄》,由各部會盤點轄下適合作為戶外教育之場域,期許透過跨部會之攜手合作與資源共享,提供學生更多樣化的學習場域,共同營造「萬物可為師、處處可學習」的學習氛圍。

不僅如此,「戶外教育資源平臺」,往後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皆能透過此平臺,依「場域類型」、「課程領域」及「推薦路線」等搜尋方式,媒合出合適的戶外教育場域; 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跨領域及跨科學習已愈發普遍,適性學習將是主流,「體驗學習」更是扮演不可或缺之角色。在此趨勢下,強調個人體驗與團隊合作的戶外教育,不僅有助於教學者針對學習的意義進行反思,更能擴展學校教育的視野和策略,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理念。

 

教育部今(21)日上午舉行《推動戶外教育合作備忘錄》簽署,文化部、交通部、內政部、農委會、環保署,共同參與戶外教育跨「部」走活動,並共築戶外教育之願景。   圖: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