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科技運用在傳統農業,不只解決農業缺工問題,也能節省成本,創造龐大商機。過去農民為了要解農作物生長及病蟲狀況,多半靠兩條腿巡田,現在透過無人機、衛星及固定式攝影機就可以代勞。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率領團隊發展「智慧精準農業」,兩年來已成功的在屏東、宜蘭、台南和雲林古坑打造了「科技農場」;今天進一步與台灣東協商會簽訂合作備忘錄,要把科技農場模式移轉到新南向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賀陳弘表示,大家會說:「清華什麼時候開始作農了?」清華4.0也開始作農業了,從農者不再只有農夫,還加上了工程師,成就也將超越以往。

科技接地氣,可以讓農業有突破的進展創造多贏!黃能富表示,以古坑咖啡為例,因為種在陡峭山坡,交通不便,好不容易派工人上山去採豆卻發現咖啡豆還沒有成熟;現在有了無人機拍攝照片,辦識及計算咖啡豆的成熟度並回傳結果後,原本綠色的豆子在紅了七成後,就是最好的採收期。

清大黃能富和太太是花蓮瑞穗人,岳父母都是種植文旦柚和咖啡豆,每年返鄉他都要幫忙農活;他就發現台灣許多的農民年紀都大了,還要面對颱風等天災及缺工問題,勞苦終年卻所獲甚微,兩年前,他開始組織團隊,投入「科技農場」的相闗技術研發,並把老農口述的農業知識全部上傳雲端;他認為,農業應「長智慧」,科技就是最好的幫手,幫助農業相輔相成。

黃能富也協助農民在火龍果開花時派無人機拍攝花朵數量,配合AI人工智慧技術,精準預測產量及收成日期,農友就能提前規畫銷售的通路,準時出貨。屏東帝王火龍果老闆劉世權就說,南台灣夏天多雨,不利火龍果成長,但是改在冬季種植後,晚上再開燈補強冬季的日照不足,黃能富說:以前每天晚上騎機車11公頃的田,看燈有沒有亮,繞一圈就要兩小時,現在靠無人飛機巡田只要20分鐘,冬天出產的火龍果一斤可賣70元,比夏天高了一倍。

而憨農有機農場創辦人吳文輝擁有11公頃土地,他組織了三百多位花東、高屏的芭樂、蓮霧和荔枝農友成立蔬果產銷聯盟,並外銷多國,吳文輝說,每一種農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養份不同,導入智慧精準農業系統後,派無人機去拍攝,從作物外觀顏色判斷何時應施何種肥料,精準而不浪費。

吳文輝舉例,火龍果農收到15天後要出貨兩千台斤的訂單,透過空拍機就能判斷需要施多少肥料?哪一區能在出貨前順利採收?智慧精準農並系統可為農友們省下15%的人工和肥料成本,因為品質穩定提升,售價平均也提高了15%。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率領團隊發展「智慧精準農業」技術,兩年來已成功的在屏東、宜蘭、台南和雲林古坑打造了「科技農場」。   圖:陳香蘭/攝

智慧精準農業運用無人空拍機結合及固定式攝影機為農民巡田,記錄農作物生長狀況。圖為無人機飛入火龍果田。   圖:清大/提供

火龍果在夏天種植因氣候的不利因素,農友已調整在冬天種植,但因冬季日照不夠,晚上需要補充燈光照射。   圖:清大/提供

夜間,點燈的火龍果田。   圖:清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