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賴清德今(10)日半開玩笑地在演講中說,在他還沒有被人工智慧取代前,會努力推動各項政務,特別是科技的發展,讓台灣有機會成為智慧國家,讓國人生活進一步改善。

賴清德上午出席天下雜誌舉辦的「科技、全球化與人類的未來─2018天下經濟論壇」,並以「台灣的下一步」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賴清德說,我們今天不妨問政府一個問題,10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10年後的台灣,會不會在馬路上跑的通通都是自駕車?或者主要交通工具是邁向綠色運輸?或者支付工具超越了行動支付,而是用生物特徵來支付,不用帶信用卡跟手機,走到哪裡就可以交易到哪裡?而他在去年年終記者會上特別提到「少子化」的問題,科技在10年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他解釋,這並不是說機器人會否幫忙生小孩,而是在生產線上,科技會不會取代現有的人力?說不定服務業也是同樣的情況。

賴清德表示,愈來愈多人擔心,醫師、律師、教師等行業會不會被取代,這可能是下一階段要面臨的嚴肅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責任是如何運用政策工具,厚植科技發展的土壤,並給予產業界在研發創新時添加柴火,甚至於把科技發展、公司改革與人民生活、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

賴清德說,行政院在過去近2年的時間提出數位經濟的創新計畫、前瞻基礎建設,用政策工具推升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幾十年來,台灣經由大家努力,除了有非常堅實的工業基礎外,特別是數位經濟方面的表現也非常傑出。而科技政策的起點,永遠都是在問政府「未來是什麼」?

賴清德強調指出,台灣是個小國,卻是數位經濟的大國,在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評比的137個國家中排名第15,但是,在數位經濟產業部分,排名世界第二,科技應該從生活出發,運用科技解決問題,例如治水、空污監測、地震掌握等,未來希望經由政策落實和科技發展,以改善民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