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在工藝課接觸電腦後,就喜歡寫程式,就試著幫做鋼琴維修工作的父親寫類似excel的程式,把多年累積的客戶資料分門別類建檔,讓他可以快速查詢」成大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莊坤達說,那時代只有win31系統,而且是從basic開始學習,竟寫出一輩子的職業。

莊坤達,台南一中畢業,因為當年成大還沒有資訊工程系,他推甄上師大資訊系,決定大學畢業後如果沒有考上研究所就去當老師。沒想到考上台大電機所唸一年碩士後就直升博士班。離開學校後先到美商軟體公司五年,本來也有出國工作的機會,但成大那時有缺,就回來成大教書,還是走上教途。

莊坤達表示,自己的專長在資料分析、人工智慧這一個領域研究,為了讓民眾可以很容易的從一大堆數據分析看懂結果,他寫出「用數據看台灣」網站,把雨量、用電、紫外線、水庫蓄量、河川水質、縣市犯罪率等等政府公開的數字資訊,把資料「視覺化」,一個月就有超過一百萬的點閱。

2015年在台南、高雄發生大規模的登革熱疫情,莊坤達也被蚊子叮咬,他想上網找尋自己被叮的地方是不是疫區,但一直都沒有這方面的資訊,只能查到各區有多少病例。在校長的協調下,莊坤達帶著一群學生,利用台南市政府提供的資訊,利用大數據整合做即時「病例的演化熱區」等資訊。

莊坤達舉例說:「有案例就會噴藥,從即時顯示就可以知道噴藥區的病例有沒有減少,如果噴了卻沒減少就代表該區有死角,例如沒有居住人的地下室,髒亂或積水成了蚊蟲的躲藏處,防疫單位再發動地毯式的清查與噴藥,就可以解決控制疫情。」而且,在疫情重創台南觀光時,反向思考提供民眾哪些地區是沒有病源的。

「我不敢說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快速被控制跟我們所做有關,但當時全市共同動員,是對抗登革熱成功的主要因素。」莊坤達謙虛說。

「大數據」未來會不會主宰人類?莊坤達說,說主宰太嚴肅,但現今比起過去,的確可以用數位的方式記錄下很多資訊。以前發展科學是用model base(理論模型),分析、猜想世界是怎麼進行的,但現在使用大數據的人工智慧,會學習、會判斷,未來一定會改變、影響人類的生活模式。例如無人車、比特幣的出現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大數據被運用到成熟,人力就會愈來愈少、愈被取代。甚至有些程式不必人類去寫,只要下指令給電腦就幫你寫好了。「教育下一代在未來人工智慧的環境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是我們現在要做的。」

莊坤達說,人工智慧可以解決你知道的問題,但無法去定義出哪一個問題需要被解決。「我可以告訴電腦幫父親寫出某個程式解決問題,但它沒有自我意識知道這個程式可以幫助我家過得更美好。人,才會知道,被電腦奴役的年代應該不會太早發生啦」!

外界對程式工程師都有「宅男」的刻板印象,莊坤達自承在生活上也是宅男,平日就是單純的陪家人、與朋友聚餐。但他說,在視野上不是,因為登革熱,他與公共衛生、醫學院有更多跨領域的討論、認識與結合,其實也很精彩。

「當年我有機會留在台北,甚至出國工作,但身為台南人,選擇回故鄉,是一種無形的驅動力,或許收入少了,但踏實感多了。」莊坤達說,他希望台南人都能回到故鄉來開咖啡店、寵物店等,做什麼都好,讓台南愈來愈好,是值得去努力的事,而且希望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