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今年8月25日升空的首顆台灣自製衛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福衛五號),於升空後兩個星期開始執行地面取像的任務,卻因此傳出影像模糊的問題,而在事後由國研院太空中心提出相關改善方法,並在今(11/28)日,釋出校正後的相關影像,並決定將於年底提出相關報告。

太空中心日前於9月19日提出了針對影像模糊的三項改善方法,第一項是藉由改變衛星內部溫度,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改善遙測取像儀的焦距,第二個則是選擇用述職的方式,找出模糊影像中光斑的點擴散涵數 (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對影像進行回溯修正(deconvolution),而第三種方法則是改變衛星高度,。

為了改善取像問題,太空中心成立專案小組,邀請台灣影像與光學領域總計九位專家專門調查,而在後續的觀察中,由於模擬數據顯示提高衛星角度所改善的品質有限,最後選擇以高溫取向來控制,讓主鏡的結構體從原先 20 度升至 35 度,而次鏡則從 20 度升至 30 度,可將光斑的直徑縮小約 15%。

在經歷一連串溫度控與回溯修正之後,目前福衛五號已達到黑白影像 3 米,彩色影像 5 米的程度。而影像中的光班問題,最後也交由自動化處理,但由於所需時間兩小時過長,太空中心也決定將於明年購置 GPU 加快影像處理時間,可望最快能縮短至一小時。

而今日發布的相關訊息是福衛五號近期所調教的成果,太空中心也承諾明年中將盡可能達到原先設計的取像,朝著黑白2米、彩色四米的解析度邁進,而專案小組預計將在12月提出調查報告,報告中除規那影像模糊原因,也盼望能找到最好的取像改善方式。

福衛五號校正前的美國加州取像畫面。   圖:太空中心提供

福衛五號校正後的美國加州取像畫面。   圖:太空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