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投車站遭文史工作者質疑許多舊料未使用,台北市文化局今天發新聞稿澄清,90多年殘敗木構造老車站,兩度解構遷移,重組不易,前置作業已檢視所有舊木料、構件,在永續前提下,秉持可再使用木料、李重耀建築師當年測繪基礎重組修復。

文化局指出,101年5月新北投車站自彰化返鄉前,這座已移居台灣民俗村26年,因財務糾紛閒置敗壞,原本殘破不堪的建物因法拍爭端門窗幾遭破壞殆盡。重組前置作業已檢視所有舊木料、構件,如果木構已不可再利用、結構安全考量及日後重新開放之需要,則以新料仿作更新。

文化局指出,針對「新北投車站重組木料運用」,分結構性樑柱、桁架、屋面板、彰化時期杉木門窗、老虎窗、壁板等。

(1)主結構大木構件(樑柱、桁架等)部分:因材質較佳、耐久,且有一定厚度可進行修補,修補後具有一定結構強度,優先使用舊木料,舊木料無法使用才使用新木料;主結構,舊木料使用比例約71%,新木料使用比例約29%。

(2)門窗部分,返鄉前已遭人蓄意破壞殆盡,都是新做。

(3)屋面板、壁板已朽壞嚴重、變形、不堪用。

(4)八個老虎窗:長年接觸雨水,日曬腐蝕嚴重,彰化拆回後,依「原貌」仿作。

文化局指出,所有古蹟材料不可能100%再利用,重點在形式和工法保存、符合再利用,有時必須新增,也符合文資法24條規定。新舊材料混合使用,新、舊材能被分辨,符合國際文資建物修復倫理。目前規畫,無法可用舊老虎窗整理後,將展示教育。

文化局表示,剩餘木料在工程驗收前,暫放北投區文化區民活動中心一樓,近期將移置租用倉庫。針對已破損、腐朽、龜裂、零星、變形、長菌、尺寸不足或不規整等舊料,後續運用方式已在 105年12月20日、106年9月30日由文資專家學者會勘,建議文化局成立木料銀行或公開甄求計畫(例:公共藝術或文創活動)辦理,文化局在驗收後會邀學者專家諮詢,後續使用方式也會對社區說明。

文化局表示,近來網路傳言,車站新檜木含水量高產生裂開現象,純屬惡意不實;新北投車站開幕後,有經常性巡檢視,現有木料裂紋,有三種狀況:(1)舊料原有自然細紋,原本被油漆覆蓋,去漆後較明顯;惟僅存在材料表面,不影響結構安全。(2)舊料補舊木料部位:有1處出現在靠近七星公園門柱上,經判裂紋原因屬榫接的舊料在沿木質纖維方向產生裂紋,裂紋屬安定狀態不會繼續延伸,對結構安全無影響。(3)新材補舊材部位:有1處在靠近七星公園門柱上,裂紋出現在新料上端,裂紋很細屬表層木質纖維裂紋,是新材為適應現在位置力向所產生,不影響結構安全。將以木料專用填縫劑修補與強化保護。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八個老虎窗:長年接觸雨水,日曬腐蝕嚴重,彰化拆回後,依「原貌」仿作。但是文化工作者則認為,舊料當用則用,台灣也有師傅可以整修,而非全部仿作。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新北投車站重組後,新舊料均有裂痕,台北市文化局請教專家評估,並不礙事。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新北投車站」重組爭議,雖是老調重彈;對於歷史建物的重組若缺乏敬畏與反省,不但可能重蹈覆轍,仍難釐清人類對待歷史建物最友善的「 修舊如舊」思維。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