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系統入台辦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轉任中共國台辦排名第一副主任,預測不久將來應會扶正為國台辦主任。加上年初通過的兩項重要涉台人事,一是主管外事的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出任全國台研會長,二是專研軍控和區域安全的楊明杰,由國安系統所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出掌社科院台研所。由於中共執行對台政策和研究智庫的三重鎮,由劉結一、戴秉國和楊明杰三位有豐富國際關係知識學養與涉外事務經驗的人士出任引起了各方不同的解讀。

台灣問題國際化 ?

有識者認為,這顯示北京已將台灣問題納入全球戰略考量,涉台問題與國際、區域情勢高度連動。並認為類似劉結一的鷹派人士進入台辦系統,可預見台灣未來國際空間恐進一步窄化,對小英政府將形成更大壓力。也有其他人士樂觀認為,這代表近年來台灣問題逐步國際化,中國不得不派外交系統人員進駐,將來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可能性降低。

這些說法顯然都無法完全自圓其說。歷史上,台海關係本來就一直有美、日兩國的因素在內,所以外交系統進入處理兩岸關係並非先例,即使上溯曾介入兩岸關係的蔣經國總統的好朋友鄧小平,廖承志乃至於中國早期外交界的教父級人物錢其琛也都有很資深的外交工作經驗。更別說,被稱為”外交才子”的現任大陸外長王毅縱橫於美日之間受到各界尊敬。地緣上,台灣一直就是陸權與海權勢力的衝突點,由懂得國際事務的人才來處置兩岸關係,輕重拿捏比較有個底。最後中國如果真的發動統一台灣的行動,已遠比康熙時代中國為東亞獨強的局面複雜,因為太平洋上有美日兩國的不同算計,還有始終曖昧不明的俄羅斯正在虎視眈眈地注意東亞局勢的變化。

地緣政治看台灣

台海問題國際化,台灣是國際強權的籌碼的議題並非始於今日,如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自16世紀中葉,葡萄牙水手一聲「Ilha Formosa!」把台灣帶進了世界史的框架後,台灣就受到青睞成為列強在東亞發展的立基點,也注定了台灣處於海權與陸權相爭利的交集點,而成為各路強權擺弄的對象。這當然是根源於台灣所在的地理位置。台灣正處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匯點,也是陸權國家要進入太平洋,海權國家要進入亞洲大陸的極佳據點,因此航海時代興起後台灣就一直成為列強覬覦的寶地。

元明時代,海盜集團就利用台灣作為騷擾中國大陸沿海的據點;此外,隨著西南季風跨海而來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與荷蘭人都曾經考慮把台灣當作遠東據點,最後荷蘭人把台灣當作當時與中國和日本進行接觸的前哨站。明末清初,鄭成功與荷蘭人爭鬥,明鄭與清朝的對抗都是著眼於台灣的發展潛力。

19世紀後,伴隨著科學發展日新月異而來的海外殖民時代,台灣的重要性更屢屢成為列強設置據點甚至強以占領的對象。這當中以法國與日本最為積極,從而導致1895年中日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戰利品。

中台「特殊」關係

20世紀以來,台灣的島鏈位置成為了日本、美國與中國三強之間相互利益競逐的焦點。二次大戰前,台灣是日本南進政策與對中國東南沿海發動戰爭的前進基地,這除了源於台灣正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十字路口,也在台灣的亞熱帶氣候成為日本人前進東南亞前適應環境的絕佳場所,這也是二戰後期,日本人大量移入與開墾台灣的原因。

韓戰後,為了圍堵前蘇聯與中國勢力的興起,以免損害美國在太平洋的獨霸地位,美國一方面武裝台灣阻止共產勢力進入台灣,也基於軍事安全把台灣視為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並把台灣建設為其圍堵陸權勢力進入太平洋的鎖鑰,這種論調雖因美中建交而逐漸隱沒,但是美國對於兩岸關係始終曖昧,對於中國與台灣的交往一直保持戒心,這種軍事圍堵的戰略觀點更隨著近來中國崛起重新抬頭。

中漲美消令人擔憂

這也許就是地緣政治帶來的歷史的輪迴,台灣無法迴避成為棋子或籌碼的宿命。正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成為強權覬覦的甜蜜點,在未來的美中權力對抗中,不免會在兩大洋流捲起的漩渦中感受強烈撞擊。所謂兩大之間難為小,這是國際關係舞台中弱肉強食的現實,夾縫中的台灣必須找出能「遠交近攻」的應對之策,別被美中的衝突漩渦捲入無底之處無法自拔。

遺憾的是自川普上台後,已可明顯看出中國勢力逐漸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狀況。美國深陷在國內政治、經濟與種族等各種問題中而焦頭爛額,在國際事務上除了出一張嘴,在敘利亞牛刀小試過外,完全就讓人有呈現紙老虎的體虛感覺。再者,川普的國防外交政策雜亂無章,在國際政經事務上又處處必須仰賴中國的合作態度。

美國越無暇它顧,對於台灣問題的態度會更為輕忽,甚至以中國的意見為主,這才真是讓人擔憂的。因此,台灣必須要找出如何與中國的相處之道,否則當這些中國政府涉外系統部隊在美國內憂不斷,自顧不暇之際,嘗試著切斷台灣在國際間的對外通路,那台灣還真的令人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