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與彭明敏曾是鄰居,那個年代,鄰居們避之唯恐不及,生前殷師母夏君璐說,在路上見著彭師母會悄悄地點個頭打招呼。那個年代太太們彼此點個頭,都是奢侈的溫暖。現在殷海光故居已委託殷海光基金會代管;這裡經常舉辦活動,也是台大委外經營的良好模式。台北市立大學文創系兼任教授蕭文杰建議,從俞大維故居到殷海光、彭明敏故居,溫州街廓已是歷史的一部,台灣大學 可以作更完整與全面性的規畫,把這一塊充滿人文歷史的綠地保留下來。否則在溫州街這一帶的台大宿舍,每逢都更必起爭議,未必是一件好事。

走進溫州街18巷16弄1-1號,草木扶疏,綠意盎然。這裡是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生前宿舍;當年遭到台大解職後,形同被軟禁。殷海光身後,由他的學生、朋友與同好共同籌募成立「殷海光基金會」,將此打造成藝文交流空間。殷海光是臺灣第一代自由主義代表之一,1953年與曾追隨孫中山參與辛亥革命的陸軍中將夏聲之女夏君璐結婚。

夏君璐在先生過世後,離開令她一生厭惡的威權統治。

2011年,夏君璐返台時曾接受訪問,提起曾經與彭明敏夫婦雖是近鄰,兩家人都身處於威權的陰影底下,彭家與鄰居幾無交往,她和彭妻只有在市場買菜或在路上擦身而過時,點頭打打招呼,即使如此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是很大的感動;甚至在內心深處可以感受到彼此打氣鼓舞的心意。

夏君璐回憶,那段日子白色恐怖的壓力無所不在,在溫州街的巷弄裡,可以看到跟監人員都把綠色吉普車停在巷口監視,有一陣子吉普車不見了,再後來彭家人很久沒有出現…。提起當年殷海光教授提倡自由主義所受到的壓迫,做為開國將門之後,夏君璐對蔣氏政權的壓迫,無法釋懷。殷海光過世後,夏君璐帶著女兒隻身赴美,曾在超市打工獨立撫養女兒結生養子女。

2011年間,夏君璐在殷海光基金會安排下返國,發表新書《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一書,走在殷宅,過去時光又上心頭。2013年11 月間夏君璐在美國病逝。

台北市立大學文創系兼任教授蕭文杰指出,在台大溫州街宿舍群,不只見證歷史,也見證這些歷史人物的風骨,巷弄間,有強人的親戚俞大維、懷抱台灣國夢想的年輕學者彭明敏,以及像殷海光這樣一生剛毅正直,寧死不低頭的自由主義大師;這樣的空間故事,書寫了歷史記憶;也是台大的重要文化資產。

2011年間夏君璐(圖右)在殷海光基金會安排下返國,殷家故居發表《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新書。    圖:陳香蘭/攝

這樣的笑容,得來不易。殷海光與夏君璐的獨生女殷文麗(左),由母親獨立扶養長大並結婚生子,提起父親生前遭遇仍究是淚流滿面。而殷海光生前,希望女兒能夠在自由的土地上呼吸。   圖:陳香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