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陡增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正式呼籲緬甸立即採取步驟結束對其境內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施加的暴力。這是安理會首次對緬甸若開邦爆發的種族衝突事件發表立場一致的聲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更以「種族清洗」的強烈字眼來形容緬甸軍方掃蕩羅興亞人的行動。羅興亞人因為信奉伊斯蘭教,所以這樣的暴行不免染上了「宗教對立」的嚴峻色彩。

此外,美國司法單位對川普總統的穆斯林移民禁令亮了綠燈,都讓糾結於種族認同、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國際糾紛與衝突愈演愈烈。

無獨有偶

當然這樣的對立,已有向全球蔓延的趨勢。在美國,除了傳統的黑白問題外,因為非法移民問題而對峙的美墨關係也顯然朝美國與拉丁美洲對立的方向擴大;在歐洲,西班牙境內的加泰隆尼亞公投議題,造成西班牙政府準備強硬應對的現象;還有中東的庫德族獨立問題,由於正影響到土耳其境內的社會安定,土耳其政府正準備強硬介入,甚至造成德國對於土耳其的不滿而相互嗆聲。

這樣根植於種族認知差異與文化觀念不同的互撞與糾紛,可根源於人類初始的根性,加上中古世紀後的各種宗教對立使得種族衝突日益增加,再加上近代以來的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議題參雜其中,自私與政治野心的操弄則讓種族衝突永無寧日。

文明衝突論

1993年,美國學者山繆.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提出了「文明衝突論」,他認為冷戰結束後,各類文明的相互衝突會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議題。在後來的十年中,他的理論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更在2001年美國境內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中成為焦點。

其實杭廷頓所點出來的文明衝突並非冷戰結束後才爆發的新議題,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這樣的衝突從沒有間斷過。在西方世界,從埃及文明開始,到中東、希臘、羅馬乃於著名的十字軍東征與歐洲宗教改革,一次一次的文明衝突雖然造成了不可勝數的流血悲劇,也是造成文化融合,再前進的動力。

在東方,印度自有史以來不斷的種族與異文明入侵,形塑了獨樹一幟的文明古國;在中國自有傳說以來的炎黃時代開始,一代一代的種族融合與文化激盪,也開創了東方千年古國的格局與高度。

然而,這樣的文明衝突會在冷戰結束後愈演愈烈,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基督文明VS伊斯蘭文明的對立更為激烈,恐攻不斷,人民的生命財產時時受到威脅,根本上還是來自於對於權力的差異與資源的掠奪上。

爭權奪利

「權力」長久以來就是生物界生存的基本法門,從追求基本生存,爭取生存所需的資源的這兩大目的來觀察即可發現,任何衝突的發生都是來自於追求生存的基本反映,其他的任何理由其實都是追求生存與生存安全極大化所造成的。

今天恐攻來源發生在中東,也來自於二十世紀初資源錯置所致,依民族自決原則而來的國界劃分受到了當時列強勢力範圍與當時誰是當權派種族所致,因此類似庫德族這種民族錯置與生存資源被掠奪的情形發生,當各個種族之間生存空間得不到保障,生存資源無法順利獲得時,生態空間不平衡下,就容易發生衝突與糾紛。

移轉效應

然而當衝突發生後,無法獲得滿足的部落在無法反敗為勝時,必須尋找發洩的出口,這些造成中東亂象的國家就成為失敗者的攻擊對象。這種移轉效應就在發洩對於歐洲國家造成中東困境的前仇,也在認為歐美的榮景是在踐踏中東的資源所造成的譏諷心態上。所以近來恐攻對象已經不是公部門或是軍事人員,而是一般人民與一般社會。

治絲益棼

聯合國依人道立場譴責緬甸對於羅興亞人的暴行是基於人類的善念,但是當人類基本權力之間無法達成均衡,衝突仍會繼續發生,輕則侮辱霸凌,重則殺人滅族。因此,在考慮解決問題上,還是必須採取務實有效的制裁措施,否則無法治本只是讓問題更為嚴重,甚至讓許多的個案糾結為一個更大的衝突,今天阿富汗、敘利亞與伊拉克IS的亂象皆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