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會決議,高中國文科課綱文言比例維持草案的45%到55%。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表示,非常失望,並質疑:「為何不能提供更適合的教材,給對國語文沒有太大興趣的孩子呢?」

國教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他們提出來的「文言文比例30%至50%、採A、B版教學」,最能符合學生適性學習的方案,但是在課審大會表決的四個案中,卻完全沒有國語文採A、B版分組教學的議案,王立昇抱怨,這都是因為課審大會裡的家長代表是「職業家長」,並沒有真正從孩子學習的立場考量。

國教盟認為,依照學生的需求提供適性學習的機會符合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精神,現在通過的45%-55%比例對於語文興趣不強的孩子,確實造成學習的不適,為何不能給那些孩子多一些思辨和推理的白話文呢?

國教盟再次質疑課審會委員家長代表的合法性,依照「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第二條:「所稱家長,指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之父母、養父母或監護人」,如果子女已不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就學,其父母即失去「家長」之法定地位,當然就喪失了教育參與權,教育部怎麼能用「曾經是家長,具專業性」來自圓其說呢?依照教育部的說法,那曾經是學生的公民不也就可以擔任「學生代表」了嗎?國教盟指出,如果課審會中有「真家長」的代表,也許「文言比例30%~50%」就有成案的可能。

國教盟理事長王立昇也承認,該聯盟等四個團體提出的主張「所託非人」,事前他們拜託過兩位課審委員,但一位委員支持研修小組的版本,另一位委員稱:「要看會場開會的清況…」,兩位課審委員都沒有把國教盟的聲音「傳達」給課審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