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些社會不公平的事,心理會過不去,如果可以做什麼而改變,我就會去做。」畢業於嘉義大學初等教育系的楊淑媛說,本來覺得老師是不錯的工作,但教育的氛圍一直在改變,自己就是喜歡服務性的工作,老師和社工都是選項之一。

畢業後,楊淑媛報考教師甄選卻只差0.025分,是落榜頭,只能先當代理老師。二年後,嘉義有個新成立的基金會需要社工,她轉換跑道,開始走進社服這個領域。

平日,如果看到身障、弱勢人士賣彩券,楊淑媛不會單單買完就走,會多聊幾句,了解他們出來賣彩券的故事,偶而會發現他們需要協助,卻不知向哪個單位申請,「我就會很雞婆的留下自己的電話,請他們有需要時找我,對我來說只是聊天,但或許真的幫到他們了」。

2008年希望小學雲林分校在找人手,「工作內容是教育也是社福,就是我最有興趣的二個工作,一做就是八年。八年前做家訪時,家長年紀都比我大,現在做家訪,家長的年紀都比我小了」楊淑媛感嘆日子過得好快。

楊淑媛說,日前得知一位30歲媽媽帶著四位孩子生活,最大的孩子15歲,有被家暴的經驗,除了她的小孩會進入分校輔導課業外,其實媽媽承受的風險最大,本身更需要被社工關注。「我也是請她隨時可以打電話找我」。

之前引起社會關注的雲林貨櫃屋善舉,就是楊淑媛去某校做教材使用前測時,學校老師向她反映有位單親爸爸帶著中輟的女兒流離失所,父親沒有以身作則,也沒有教育孩子生活習慣,因此女兒竟不會清潔自己。後來有善心人士在學校對面提供貨櫃讓父女二人暫住,但環境仍待改善。

楊淑媛回報分校所屬基金會後,願意提供金援,並協調台南市勞工局長王鑫基召集組成志工修繕隊,一個月不到就裝潢出有「家的感覺」的貨櫃屋。楊淑媛說,女孩開始有笑容,甚至會帶同學參觀她的家,老師更親自教導她洗澡等日常生活習慣。

楊淑媛表示,家長如果沒有給孩子榜樣,就有賴學校老師來教育與關注。如果可以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生活習慣,有機會可以影響家長,進而跟著改變。女孩很幸運有這樣的老師!

「有位參加課輔的孩子被老師標籤為太活潑、不安於坐,老師常跟家長抱怨,但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優點,跟家長聯繫時,都是先讚美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先肯定再來解決問題。家長就很疑惑,為何有如此的兩極?」楊淑媛解釋說,有些老師會聚焦在學生是否完成家庭作業來判斷他的好壞,但這不是必然。或許孩子真的很調皮,但他的熱心助人、積極主動,如果被讚美,是對孩子有正向的幫助。

楊淑媛目前住的村莊比較偏遠,她說,當地有些孩子是需要被課業輔導的。村莊內有間廟,是村民信仰、生活中心,如果自己能挪出多一點時間,她也想要在廟宇的空間免費為孩子們服務,將現在所學回饋於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