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公布2018世界大學排名,我國有26所學校進入前1000名,其中共4校進入前500名,排名最佳為臺大第198名(去年195名),清大排名在301-350名之間,交大、臺科大為401-500名,成大、中國醫、臺師大為501-600名。教育部今 (6) 日表示,追求國際學術排名不應是大學校院的責任與定位,各種大學排名可以當作學校辦學及持續提升教研水準之參考,但追求排名並非大學存在的唯一價值及目標。

教育部分析,《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排名系統以教學、研究、引文、國際展望、產業收入等5指標進行分析,然而目前國際間所較關注的幾項大學排名,指標面向皆不相同,例如: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重視大學研究能量及其影響力、國際化程度、產學合作及延攬人才辦理成效,QS排名特別重視大學國際聲望,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則著重學術表現,包含參採大學獲諾貝爾和菲爾茲獎之教師及校友數、發表於Nature和Science的論文數及被SCIE、SSCI收錄的論文數等。

而臺大在三大排名系統(ARWU、THE、QS),以QS表現最佳(2017年排名76名),但在ARWU為第163名與THE為第198名。台灣大學排名於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系統中表現較為浮動,主因為「論文引用率」於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其評分指標中佔有相當的比重,而這也相對不利於並非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大學,另2010年於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系統更新為新制後,研究影響力部分並同時考慮置經費、規模及國際化程度等,皆不利我國大學於該向度之分數。

教育部指出,教育部第2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重點,乃在於促進大學整體教研能量之提升及校園國際化環境之提升,並著重研究成果對於產業、社會發展之實質貢獻,而不在於學術聲望之排名,未來亦會持續朝此方向積極推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