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的塞納河、倫敦的泰晤士河甚至到台北的淡水河,繁榮的都市總是伴水而興,而桃園市也不例外!「大河之市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要讓水帶領大家看看過去桃園的歷史,潺潺的流水也帶給大家對桃園未來無限的想像!

桃園區土地公文化館今 (2) 日起展出「大河之市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以「水與桃園發展的脈絡關係」為主軸,介紹桃園特有的水圳和水庫河川系統,希望讓更多民眾認識水資源的要性。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開幕茶會時也提到,由於埤塘水圳未來將發展為生態公園,藉由這次特展讓更多民眾了解與記得這些水圳的歷史。

鄭文燦解釋,桃園過去的發展是從水開始的,過去古石門溪的發源地即石門水庫,後來古石門溪改走淡水河水系,形成現在的大漢溪,由於古門溪的分離,桃園只剩下長度短、河水湍急的河流,平時沒什麼水,遇豪大雨卻容易暴漲,「水資源」成為桃園的先天挑戰,所幸先民發揮智慧,建造埤塘與水圳系統,涵養水資源,才有現在土地富饒的桃園。

他也表示,由於桃園漸漸的都市化,許多古老的埤塘逐漸被填平轉為其他建設,最有名的就是改建為陽明社區及陽明公園的辨天池,辨天池當年是桃園最大的埤塘,可以滑龍舟,在日本時代還建造了神社「豐滿社」;此外還有許多地方,如振聲高中、桃園市政府、桃園地方法院、桃園監獄現址,原本也都是埤塘。鄭文燦指出,埤塘加水圳本是桃園的特色,因此市府會努力保存現有的2851口埤塘,希望在灌溉之外,發揮滯洪、景觀、休閒的功能,並兼顧土地合理使用。

在最後鄭文燦也提到,講到桃園的水資源不能不提到兩個大圳,一個是在日本時代由八田與一興建的桃園大圳,這是八田與一第一個設計的大型水利工程,後來才有嘉義的嘉南大圳;另一個重要的大圳則是在民國50年通水的石門大圳,過去由這兩個大圳的灌溉讓桃園成為台灣的米倉之一。鄭文燦表示,希望更多民眾一起來參觀這次特展,認識桃園的水以及大圳的歷史。

鄭文燦出席「大河之市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跟大家細談桃園的水歷史。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