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中山大學、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信造船及台船組成的「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宣布,投入研發全台第一艘由國人自製的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並協力培育相關產業人才;五年後可以搭載科學家深及海下1500公尺的小型潛艇;預計可加速目前台灣正進行的海洋綠能計畫,包括離岸風力發電、黑潮發電與深層水等,並可支援軍方聯合演訓、軍事探查及水下救援。

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水下載人載具(潛艇)研製計畫是台灣邁向內太空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繼福衛五號升空後,為台灣再一次的寫下歷史。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指出,水下載人載具(潛艇)是海洋科研探索與水下作業的一大利器,也是軍事探查與水下救援不可或缺的工具。

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表示,這個專案在5年後會展現出台灣「走向海洋」的實力,不僅是海洋研發、軍事探查等,未來也有能力投入國際災難救援,例如有飛機在海上失事時,台灣就可派出水下載具協助。

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表示,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表示,水下載人載具(潛艇)研製完成後,台灣拓展內太空的實力也正式到位,這也是台灣首次整合海洋與工程團隊投入此一重要研究。

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強調,政府刻正推動的多項海洋能源相關的經濟建設及學術發展,必須在不同的海洋環境與深度條件下施工運作;對於水下科學調查或施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科學家或操作者(施工人員)搭乘小型潛艇親臨現場。目前國家能源計畫全力推動的離岸風力場之環境水深約為五、六十公尺。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將分階段規畫設計,發展出操作深度達1500公尺的小型潛艇。這將對台灣海洋科學研究與工程建設有極大助益。

王兆璋指出,自製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並非只是要降低成本,更深的意涵在於,藉由這個過程吸引有志青年投身海洋領域,掌握自有技術,為推動海洋產業預作準備。

中山大學表示,第一年將投入兩千五百萬元,以五階段進行研發與測試以確保系統安全穩定。科研潛艇應用廣泛,除了科研教育使用外,應用上可擴及中油、台電、中華電信、海事工程業者之付費營運。五大發起單位接續將邀請其他相關單位共同加入,期能提升國內海洋科技的研發能量與水準、聯結技術的產業出海口、累積海洋科技產品開發與系統整合經驗及建立軍事救援與演訓能力,同時培育出具備海洋知識與即戰力的優秀人才。

由產學業組成的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今天宣布投入研發全台第一艘由國人自製的水下載人載具(潛艇)。   圖:陳香蘭/攝

水下載人載具又被學界稱為科研小潛艇,希望五年後可以載科學家深入到水下一千五百公尺。   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內第一艘由國人自製的水下載人載具(潛艇), 預計五年後完成。   圖:陳香蘭/ 攝

將耗資兩億五千元的科研水下載人載具(潛艇),將可以支援目前仰賴國外的海底電纜維修外,將帶台灣邁人內太空的產學業發展。   圖:中山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