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與彰化鹿港基督教醫師胃腸肝膽科林成行主治醫師今(29)日公布「上班族晚睡強迫症候群腸胃問題影響調查」,發現有近七成上班族有晚睡強迫症候群作息。調查中更進一步發現,有八成七的受訪者表示出現腸胃問題。

針對不同作息特性歸類出晚睡三類型以及相關之不良飲食習慣,甚至對應出不同睡眠壞習慣而可能延伸的明顯腸胃問題。有紓壓晚睡型、榨乾晚睡型及愉悅晚睡型。紓壓晚睡型指的是白天過度忙碌、壓力大,晚上會選擇以玩電玩、追劇等方式紓發壓力後才能安然入睡,其中有4成7的人表示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此族群明顯工作時數較長,平均工作時數約為每周46.3小時,且主要分布年齡於30~49歲,職場資歷位於中階主管之夾心族階段。

榨乾晚睡型指的是有榨乾體力、或透支精力的晚睡現象,明知應該早睡或已經躺平,卻仍繼續使用疲累到應該休息的身體而熬夜,隔日易精神不濟。而「腸躁症」為晚睡強迫症候群者中比例最高者,此型主要分布年齡集中在25~35歲,佔4成8,依年齡可推估多為職場中較為基層之人員。愉悅晚睡型則是喜歡在夜晚處理公事,或是認定有些事只適合夜晚做而選擇熬夜。此型的人在三類型中有腸胃問題者比例最多,高達90.7%,其中更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問題最為明顯,佔81.8%,相較於無此睡眠習性者多了23.5%。此類型睡眠時數最少,一天僅達6.16小時。

林成行醫師補充,不少上班族是上述晚睡型的混合型,可透過飲食加強腸道中的好菌,避免腸道菌相的惡化,讓腸胃保健能於日常生活中及早做起,重視菌相保健,降低將來腸胃問題的隱憂。

據調查,有晚睡強迫症候群習性的上班族,飲食習慣也呈現特殊的亂食現象。在「紓壓晚睡型」中,有3成2的受訪者表示易有晚餐跳過不吃的習慣,比作息正常者多14個百分點,研判或與其高工時的生活模式有關、導致無法準時吃晚餐;「榨乾晚睡型」明顯有6成3的人偏好油炸、燒烤等較為油膩的食物,比非此作息者多了17%;「愉悅晚睡型」的人中,則有40%的人有吃宵夜的習慣,比其他人多了23.4%。林醫師強調,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會造成腸胃過度的負擔,若再加上晚睡強迫症原有的熬夜習慣,更會打亂腸道菌相的平衡、破壞腸胃的規律運作,也難怪上班族會頻頻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了。

針對台灣上班族的晚睡強迫症候群現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出「撫胃健腸三步驟」,讓上班族能從日常生活及作息開始注意,逐步遠離腸胃不適的困擾。一、規律吃:飲食習慣須定時定量,固定用餐可幫助腸胃運作也規律化,降低腸胃負擔。二、增好菌:多攝取促進腸道蠕動及補充好菌的食物,例如具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富含高纖維質食品或蔬果等,可降低壞菌增加的機率。三、睡眠足:每日盡可能於11點前入睡,並睡滿7小時,讓腸胃能真正獲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