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林全接受今(28)日出刊的《自由時報》專訪指出,要解決台灣電力的結構性危機,台電「廠網分離」,政策與經營分開,是必然要走的趨勢。但他也向工業界保證供電無虞,若真的發生可預期的電力缺口,屆時他會報告立法院,將重啟核二廠2號機當作電力供給的最後手段。

此外,報導也指出, 2025年要讓天然氣提高到50%、再生能源要提高到20%的目標,「都是高難度挑戰,但也絕非無法企及。」林全表示,從電力結構來看,核電停下來,燃煤降到30%,是考慮台灣現在的生活品質、社會需求及電力安全性,必須要面對的,政府只能從天然氣、再生能源去找,對於達成目標的途徑,林全說,第一,讓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能夠起來,同時也要有穩定的電網和儲電設施,不要靠天吃飯。第二,要讓尖峰時間用電量能夠移動,因此,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要做起來,他同時希望宣導節約用電的觀念,台灣的電價很低是事實,以時間電價慢慢教導大家用電的成本觀念,例如用需量競價的方式取得部分電力,也是方法之一。

林全指出,520之前,蔡英文總統剛當選,就與台電聯繫過,當時,台電仍然期待核一、核二、核三延役,甚至核四有機會重啟,但我們很明確的告知不會延役、重啟,必須重新規畫一個未來電力轉型的具體做法。在此前提下,台電因此提供了一個安全標準,根據過去經驗備轉容量,也就是尖峰時段的電量,暫時維持在超過7.2%,大致上是安全的。

林全指出,在邁向非核家園的過程中,新建的電廠要好幾年才會完成,已經在進行的電廠,能提前完成的也很有限,這段轉型期很辛苦。上任前,「我告訴蔡總統,社會擔憂若沒有核電,台灣會不會缺電,所以必須告訴大家,台灣不會缺電的路徑圖是什麼?也因此,我們才會有2025年要讓天然氣提高到50%、再生能源要提高到20%的目標。」這些都是高難度挑戰,但絕非無法企及。

在報導中,林全也談到台電的問題。他說,去年5月底氣溫升高,就發覺7、8月是有風險的,因為台電那時有幾件事做得還不夠好。第一、歲修到了,夏季尖峰時間還沒排完,第二、台電的需量競價已經在做了,但是還不夠。第三、民間的發電有限,因此,我們認為核一廠停下來的機組必須準備,但社會大眾抨擊這是重啟核電,不僅不同意,當時核二2號機因為跳電,也被要求須凍結,並且到立法院報告。又多了一個難題,多損失了0.9個GW,等於2%到3%。如果大眾認為非要這麼做才能宣示非核決心,我們就把核一與核二的這些機組當作最後手段,為了因應這個改變,不得不要求台電在去年調整歲修,要在暑假來臨前做完,因此,冬天的電力也很吃緊,因為冬天也在排歲修。

林全認為,儘管用電有些吃緊,如果我們能維持得住7.2%的水準,不管是非核或環保的民意訴求,都可以盡量做。因此,當時我們緊急要求幾個電廠,包括大林、大潭以及通霄3個新機組必須在今年6月前能夠到位,結果在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前,這3個機組都沒有到位,最近大林一號機已經到位了,情況會有所改善。

至於中油天然氣斷氣造成大潭電廠跳電,有幾小時的限電,不論有多少電力備載,都無濟於事,林全說,除了前述電力夠用與否外,還要全面檢視整個輸配電系統的環節,和平電廠是電網穩定性問題,大潭是電廠管理的問題,確實都存在很多的不善,應該回歸專業,分別加以克服。

林全強調,台灣因為沒有天然資源,不管是核電、燃煤、天然氣,基本上都有弱點,所以,必須從中選擇,其中,核電太危險,一旦出問題,這個社會幾乎就陷入萬劫不復,因此,慢慢把它停掉,是合理的,我們要爭取在2025年之前,讓其他電力能夠起來。燃煤有污染問題,所以盡量在燃煤比重不變的情況下,讓燃煤的空污盡量減少,現階段談增加燃煤不容易,但為了讓能源能夠過渡,有一段時間使用燃煤的比重確實會提高,但最終目的是希望降回到30%。

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確實是很大的挑戰,而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雖是個挑戰,但這只是時間問題,尤其只要風力發電做得好,因此風電是不能耽擱的。

林全強調,現在要做的是智慧電表加智慧電網。如果有智慧電表,好處是每家都知道現在的用電量是多少,就可以採用時間電價。如果把尖峰時間電價拉很高,離峰時間電價降得很低,整體平均電價則不變,只要電價的高低差很大,搞不好有人就願意中午不洗衣,晚上才來洗,或者中午一到三點就少開冷氣,調整為早上九點、十點先開,甚至考量成本效益,而願意更換節電效率更好的冷氣機,這樣就可將尖峰時間的電力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