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天氣型態總讓人有種「趨冷氣性」,但在冷氣房待久了,容易出現出現口乾舌燥、肌膚緊繃等情況,這時候除了喝水,也可以出動空氣加濕器,幫身體補補水,改善居家空間或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濕度。

一般市面銷售的加濕器除了改善皮膚、嘴唇乾燥或鼻子覺得塞住等問題之外,其實還暗藏風險,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衛生問題,食藥署建議加濕器使用蒸餾水比較好,但有些人為求方便會使用自來水,這樣為生物就容易「被吸入」,另外還必須勤勞清洗,因為潮濕的環境對細菌來說是最加溫床,若沒注意衛生,連灰塵也會一起混進呼吸的空氣當中,使用上必須特別注意。

除了市面上常見的一般的空氣加濕器,也有醫療用的加濕器,食藥署表示,當病人因上呼吸道功能減弱或失去原有調溫、調濕功能時,鼻腔無法對吸入的空氣進行濕潤作用,造成黏膜上的纖毛無法正常擺動,而無法將鼻腔內黏有灰塵和致病菌的分泌物排出體外等情況時,經醫師評估後,可選用「家用治療潮濕器」來輔助病患治療;

「家用治療潮濕器」屬於低風險的第一等級醫療器材,原理是利用機器所產生的蒸氣擴散到患者周圍,使患者可以在正常呼吸時吸入蒸氣。食藥署提醒,因家用治療潮濕器是屬於醫療器材,購買時要看清楚包裝上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產品標示;最後在使用前一定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不管是一般加濕器或是醫療用「家用治療潮濕器」,都必須注意使用的水質與清潔消毒,儲水瓶中水量也必須留意不要出現乾燒的情形,夏季不想當人乾,這些小細節都要時時留意,不要補了水卻吸了髒空氣。

食藥署提醒使用「家用治療潮濕器」時,建議搭配原廠的配件使用,應加入適當溫度的蒸餾水或開水,勿使用自來水,且瓶內的水至少每天要更換一次,儲水瓶也需定期清潔消毒。   圖: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