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公聽會昨(20)日結束,民間NGO團體與專家學者今(21)日召開「前瞻基礎建設總體檢」論壇,針對2507億元的「水環境建設」以及500億元的「綠能建設」部分,美濃愛鄉協進會邱靜惠主任認為水資源治理應從「水集權」走向「水民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洪申翰也表示,蔡英文想要用國家資源帶動綠能轉型,但手段粗魯,反而讓民眾失去信心。

邱靜惠指出,前瞻基建「水資源治理」部分,充滿增加水供應的數字與功能,但「管理」部分則匱乏。她指出,計畫預期目標常態供水100萬噸/日,備援供水200萬噸/日;聯合國2017年水資源日主題「Wastewater」,台灣要怎麼解決廢水問題沒有看到;也沒有看到未來要營造的水資源願景。

邱靜惠表示,「大型水庫」新建計畫比較令人擔憂,下游會被影響的人與生態則沒有探討,她建議應該從「開發導向」轉向「管理導向」。有時也並非「水量不足」而是「水質不佳」,東港溪枯水期水量也高達每日160萬噸,但受到中、上游養豬戶排泄物污染,成為「流屎河」是水資源浪費;工研院雖後端處理純化水源,但對於養豬戶的源頭管理則更應該重視。

邱靜惠提出地下水的收支帳不透明,台灣有許多沒有被公開的私井,沒辦法管理與徵收費用。她強調,水源的分配應該是要與民眾對話,政府應建立資訊公開、方便查詢的動態管理系統,讓水資源治理從「水集權」走向「水民主」。

洪申翰則指出,應該檢討源頭的綠能政策有哪些問題,而不只是看列入的項目。民進黨的目標是2025年要做到再生能源發500億度電,供電佔比達到20%,一方面要把核電逐漸拿掉,一方面民間也有減少燃煤的聲浪,因此政府在幾重情境下加速供給面的供應量,卻可能不夠細緻。

洪申翰說,民進黨推得最急的是「太陽光電2年計畫」與「風力發電4年計畫」,在衝速度的情境下,會優先選擇「大規模土地開發」,容易引起爭議。為配合這兩個計畫,前瞻計畫在高雄建立創意園區的組裝專區,台中設置離岸風機裝卸的碼頭,技術平台也是為了配合太陽光電兩年的計畫;但當務之急是進行再生能源潛力的完整國土資源調查。

洪申翰指出,綠能需要分散性因地制宜的規劃、不同資源的互補,也需要法規面的完善,但地方政府能力不具備這種能力,往往挑一大片土地,給廠商蓋出來,宣稱增加多少發電量,與民間的價值違背。以「苑裡反瘋車」運動為例,國家不願意訂出距離規範,讓人民跟廠商打成一片;現在的離岸風機讓白海豚生態又有危機,而相關規範不僅沒有建立,甚至規範前的完整調查也沒有建立。此外,太陽光電收購價格目前還是高於市電,但未來兩三年間收購價格會隨著成本降低越來越低,但還沒有相對的設置誘因制度設計出現。

洪申翰補充,「沙崙綠能科學城」也令人疑慮,分成三圈,第一圈是研究中心,第二圈是驗證示範的會展中心,第三圈要拉出一個科學城,面積最大,找工研院過去,希望拉幾萬人來工作,讓人有炒地皮的疑慮,像是為開發土地而巧立名目,也讓人有生物多樣性滅絕的質疑。

洪申翰指出,不管前瞻建設的根本邏輯是彭淮南的內需市場政策轉向,或是選舉前的地方需要,蔡英文想要用國家資源帶動轉型,但手段粗魯。如何用細膩而不是創造更多壓迫的方式硬生生地帶過去,不讓綠能成為巨獸、民眾喪失信心,會是政府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