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直鐵」是一個穿越翡翠水庫水質保護區,在2006年環評即結論「不宜開發」的交通建設計劃。然而,在柯文哲上任前夕拜會當時宜蘭縣長林聰賢;及行政院長林全、交通部長賀陳旦3月8日拜會宜蘭縣長吳澤成、立委陳歐珀後,頗有死灰復燃的趨勢。
宜蘭縣議員薛呈懿現就讀台大城鄉所,是目前宜蘭縣議會最年輕議員,更是目前唯一表態反對北宜直鐵的宜蘭縣議員。面對《新頭殼》專訪,她表示在解決縣境內交通問題之前,北宜直鐵的效益不大;此外,北宜直鐵的開發也可能與土地炒作有關。
Q:為什麼反對北宜直鐵?
薛:如果是光譜的話,我會偏向反對的那一方。在現今宜蘭縣的交通與都市空間議題還沒被解決之前,直鐵的效益其實不明顯。從宜蘭往台北的人,轉運站在市區,運輸接駁很方便,搭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就高;但如果是台北往宜蘭,下了公車或火車,除非有私家交通工具,否則很難移動到其他定點;如果開車時間與大眾運輸時間不相上下,就不會花時間、金錢搭火車。
以我家為例,我家在羅東冬山,從羅東轉運站過去只要5到10分鐘;即使這樣,還是一定要開車。就方便性與機能性來說,到了宜蘭沒有腳可以到其他地方的話,直鐵帶來的效應與搭乘的比例就不會這麼高。
其次,什麼都要這麼快嗎?這麼快到花東,是我們的東部生活想像嗎?東部不就是不那麼追求資本商業模式的快嗎?如果追求熱錢的發展,對東部就是一場噩夢啊,能夠翻身的就是少數人,被破壞的是環境與生活文化。
Q:北宜直鐵若開通,預估會對宜蘭縣帶來哪些改變?
薛:蓋直鐵可以把台北到宜蘭觀光的餅做大,會有更多觀光需求的人來宜蘭,來宜蘭以後還是要租車,縣境內開車的人會增加,就縣境內的交通、觀光、生活品質而言不會改善,縣境內的公路也無法滿足觀光的需求,只是從國道五塞變成縣境內的交通塞。車塞在宜蘭、羅東、礁溪的市區,然後把路開大嗎?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Q:您提到縣境內的交通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議會有沒有因應的措施?
薛:主要是「鐵路高架化」,鐵路做高架以後對都市空間調整與交通改善會是有利的事;如果有預算的話,我覺得要優先處理。高架化會改變都市空間的串聯與發展,橋下空間也會成為都市中可以營造的空間,例如冬山火車站的橋下就成為很好的都市發展空間,最受歡迎的是,人工草皮上有一些友善食材環境的小鋪與公共展示,一些市集活動都可以舉辦,走到生態綠洲也更方便,是一個好的公共空間。
市區運輸要連結的到底是居民或是觀光客,居住形態與旅遊形態都需要討論。公車增加或是全面改善大家的綠色運具?另外,停車空間不足也是問題。交通解決方案有很多面向要處理,不是一個直鐵就可以解決。
另外,議會其實有想要推YouBike、EMOTO這些租賃式的交通工具,從政策面、預算面到民間投資都有這些選項出現,但目前在行銷面、應用面的反應都還沒有很好,可以再著墨更多,關於跟在地需求的落差在哪。議會本來要推YouBike,但要放在哪些鄉鎮造成爭執,最後預算就被刪掉了。議會比較是鼓勵「綠色大眾運輸」,點要越來越密,好用是關鍵。
Q:在北宜直鐵路線的選擇上,柯文哲、吳澤成、陳歐珀都支持貫穿翡翠水庫水質保護區的方案一,而不是繞到大溪的方案二,為什麼?
薛:主要是時間,方案二只有省20分鐘,效益真的太低了。另外也有人主張,如果是跟雪隧並行的話,雪隧的鑽探經驗可以結合到直鐵,工程上的風險比較可以照顧得到。另外坊間也有猜測,方案二繞道大溪一帶,可能會對那一帶土地炒作有影響,例如蜜月灣開發案剛好就在大溪站,不是直鐵經過,那個地方怎麼會蓋那麼大量體的規劃?避免東北角土地都被炒作,不經過那邊也是有它的道理。
民進黨想要加快速度與改善塞車,又因為在宜蘭縣長期有一票有土地有房子的人,非常多農地與農舍套牢,有資產的人當然希望哪個人可以幫他解套。現在房地產發展在新瓶頸,所以必須要搞直鐵政策利多,才有熱錢進來炒,我們猜測那才是拯救房價的關鍵。民眾都在感嘆,沒有一個執政者真的想著宜蘭的發展,他們在想的都是土地的發展。
Q:交通部長賀陳旦上任前(去年4/30)曾反對北宜直鐵,但上任後優先選擇宜蘭推動「智慧運輸系統」,宜蘭人怎麼看賀陳旦?
薛: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宜蘭人大概都理解一件事,那就是只要賀陳旦當部長的一天,宜蘭直鐵就不會蓋(苦笑)。但對部長不會那麼反感,因為去(2016)年底來宜蘭談「智慧運輸系統」優先示範,解決國道五塞車問題。在那樣的場合下首長們這麼說,代表有這樣的可能性去定案與操作。
Q:環保團體主要擔心影響翡翠水庫供水的問題,會不會擔憂北宜直鐵對宜蘭的環境造成衝擊?
薛:除了對翡翠水庫的影響之外,整個興建過程、營運過程都會對環境有影響。開通後來的人增加,他們每一個人,會怎麼過每一天,包括廢棄物的產生、水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開發,都會與環境有更大的衝突。一個雪隧就把宜蘭搞得亂七八糟,加一個直鐵問題還是會一堆;雪隧的問題就是來自我們對宜蘭的交通紓困方案,就是只拿一個大案子就以為可以全面改善,但其實不然。我們應該要改變這樣的思維,在宜蘭價值的共同願景下,從不同面向與區域來著手實踐更多樣的交通解決建設方案,才可能面對宜蘭真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