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4月初前往美國訪問,並且與新任美國總統川普在佛羅里達進行首度非正式的「工作訪問」,此一消息傳出令人頗感意外,但仔細剖析背後盤算,又不得不對習近平性格之深沉感到驚訝。

對習近平來說,與川普會晤當然有風險。兩人在去年11月川普當選後只象徵性地通了電話。川普上任後也只在農曆春節寄了張賀卡給習近平。然後兩人在2月8日進行1小時的電話會談,最關鍵的內容就是川普「應習近平請求」,表示願意「信守我們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習近平隨後還讚揚川普此舉。接著2月底就在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訪問白宮後,就傳出「川習會」可能於4月進行的消息。上週美國國務卿狄勒森進行上任後首次訪問中國行程,雖然未證實「川習會」,但顯然雙方幕僚層級已經進行相關安排。

那麼習近平為何急著要見川普?現階段的美中關係有漸入佳境嗎?並沒有。相反地,朝鮮半島情勢因為北朝鮮的金正恩不時挑釁,早已攪動一池春水,軍事衝突箭在弦上,有一觸即發之勢。川普指責北京未能善盡約束平壤之責任,北京則反駁已禁止北朝鮮煤炭進口作為制裁,並且呼籲華府和平壤自制,不要對撞。

川普競選期間宣示上任後要宣布中國是貿易操縱國,最近還說中國是操縱匯率的「總冠軍」,但美中貿易大戰並未如預期發生。相反地,本週在北京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努勤日前還說,川普政府不急於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希望進行常規外匯市場評估,判斷北京是否操縱匯率,並強調在財政部4月報告出爐前,不會將任何國家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

原本預期美、中兩國在貿易與南海兩大歧異上會出現衝突,迄今有點雷聲大、雨點小,背後有著外交運作與川普團隊結構性的因素。在貿易方面,川普在白宮成立新的國家貿易顧問,由「反中」不遺餘力的學者納瓦洛擔綱,看似磨刀霍霍,但很快被白宮內川普家人的勢力以及內閣的「高盛集團幫」阻撓。北京透過中國企業家拉攏川普家族,加上「高盛集團幫」先前與中國的利益,很明顯看出美中貿易戰並未如預期展開。

南海議題一度受到國務卿狄勒森較為警告性的言論影響,短暫浮上檯面,但在接受參議院同意權審核過程中,狄勒森改變口氣,減少指責中國的力道,因為朝鮮半島危機已逐漸惡化成另一個潛在衝突導火線。

至於川普去年12月2日接了來自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恭賀電話,接著又在「推特」上暗示「若能與北京達成若干協議,不必然要受到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北京緊急滅火,由楊潔篪進行穿梭外交,終於在2月8日的「川習通話」中,讓川普承諾重回「一中政策」的基本立場。

透過這一連串的斡旋與操作,習近平暫時將可能引爆美中關係的引線滅火。對此他不惜先對川普放低姿態,讓川普重新回到美國既有「一中政策」軌道。在朝鮮半島議題上則是繼續打太極拳,拉長戰線。在貿易上,這次訪美肯定會帶上大筆採購與投資的伴手禮來博取川普歡心。最重要的是,正忙於十九大和國內議程的習近平,可以藉「川習會」形塑他能有效管理川普上台後美中關係的形象,同時防止美國太快向日本和台灣傾斜。

另一個關鍵盤算是,習近平算準川普政府上任迄今,還未能產出新的對中政策與對北朝鮮策略,更遑論整體亞太外交戰略。狄勒森表示過去20年來美國對北朝鮮的政策是失敗的,國務院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棠也說川普政府不會再延用歐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或「轉向亞洲」戰略,而是會出新的路徑,但目前仍是只聞樓梯響。再加上諸如實際操盤亞太事務的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副國防部長、助理國防部長等職位都尚未補齊,白宮與內閣出現不同派系競逐對川普決策的影響力,導致政策產出不一致。老謀深算的習近平此時不先出手,更待何時?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狄勒森在上週會晤習近平時,說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中關係」。這段說法被外界解讀是呼應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的論點。究竟這是狄勒森善意釋出?還是他不諳與中國談判的外交技巧?又或者幕僚準備不周?都曝露川普外交團隊經驗不足的缺點。

從這角度檢視北京思考提早讓習近平和川普見面的背後算計,正是「制敵於先」的戰略思考。習近平先出招了,就看川普如何接招。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