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華府政、媒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川普總統何時要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第一次的「川習會」。媒體報導習近平有可能4月中旬就訪問華府,還會帶來經貿投資的伴手禮。攤開兩國元首各自的國際議程,最快的機會是7月的G20會議,但那最多就是「場邊」(side meeting)另行安排的雙邊會晤。但有鑒於近來朝鮮半島情勢愈趨緊張,中國在南海持續擴張填海造陸和強化軍備,以及美、中貿易戰看似箭在弦上等諸多因素,加深了美、中兩國領袖更快會面化解潛在衝突的期待。

同樣的場景在4年前也曾發生過。只不過當時是習近平於2013年3月14日正式接任中國國家主席,華府亟欲瞭解這位中國新領導人的思維。事實上習近平於2012年以國家副主席和準接班人身分訪問華府時,剛上任的歐巴馬政府早就鎖定他進行互動。

2013年習近平接班時的美、中關係陷入諸多歧異。當時中國已經在南海進行領土擴張之舉,等不及年底其他國際場合的首度會晤,在雙方幕僚快速安排下,6月8日趁著習近平訪問加勒比海回程,特別停留加州,然後歐巴馬從美國東岸飛到西岸,兩人就在加州的陽光莊園(Sunnyland),脫下西裝外套,捲起襯衫衣袖,進行了首度的「歐習會」。當時這場會面定調為非正式的「工作會議」,並非正式的「國是訪問」,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兩人的認識和互動,並且相互打探彼此對重大議題的態度。當時習近平還說,太平洋如此廣大,足以容納美、中兩強。

2013年首次的「歐習會」,明顯是華府較心急,因為習近平在當時還令華府決策者無法完全捉摸出他的性格。但如今時空轉變,主角換人做。今年1月20日川普就任,換成北京急著想要儘早促成「川習會」,因為依照現行國際議程,兩人最快要到7月的G20才有可能見面,而且川普還未決定是否出席。原本中南海還擔心川普的發言難以預測,競選期間又對中國多所批判,加上習近平忙於十九大,太早進行「川習會」變數太多。但情勢的快速轉變顯然改變習近平的思考。

哪些主要原因促成北京的戰略思考?一是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加劇,二是預防川普開啟美中貿易大戰,三是確保川普對台政策不致轉彎,四是建立和川普平起平坐的形象俾對內部交待。

北朝鮮在過去幾週連續進行飛彈發射,是向川普擺出未來談判籌碼的布局,卻也讓北京成為受災戶。因為如此一來,讓原本還未提出完整朝鮮半島戰略的川普團隊,立即加速在韓國部署「薩德」飛彈系統的進程,順勢也呼應川普要增加國防預算,以及要安全同盟承擔更多防衛責任和分攤的宣示。北京面對此一困境,選擇採取若干「看似」對北朝鮮較嚴厲的制裁措施和說服的外交手段,包括宣布禁止北朝鮮煤炭進口中國,以及邀請北朝鮮外交部次長訪中等作為,明顯就是做給川普看,也預防金正恩再做出類似暗殺胞兄金正男和核彈試爆等挑釁舉動。

北京也思考其他連帶效果,包括讓川普收回先前對「一中政策」的模糊說法,以及在貿易議題上願意和北京談判。這些舉動幾乎完全呼應川普去年當選後在個人「推特」上的說法,亦即「如果能夠與北京針對貿易與其他議題進行談判,美國無須受到『一中政策』約束」。2月9日的「川習通電」進行1小時會談,觸及多項議題,但事後雙方並未透露過多訊息。如今事後驗證,北京的確有順著川普脾胃,拿貿易、朝鮮半島等議題作為籌碼的傾向。

為此習近平還派出國務委員楊潔箎先行於2月底訪問華府鋪路。緊接著美國國務卿狄勒森與川普女婿、目前擔任白宮資深顧問的庫許納將於3月中旬訪中,美國財政部長努勤後腳也跟到北京。可見美中雙方幕僚層級積極運作川、習兩人適當的會面時機。

過去胡錦濤訪美時總不忘帶來巨額對美採購的合同,波音公司就是獲利最多的美國公司。這次習近平若是真的如期訪美,光是灑錢還不夠,還得帶著中國企業財團老闆同行,承諾對美進行投資,才能滿足川普。

如果習近平在朝鮮半島和貿易等議題上釋放些許善意,而川普也接受,習近平可以對內部形塑掌控美中關係的能力。唯習近平會否藉此加碼要川普在台灣議題上讓步,就成了台灣必須審慎面對的挑戰了。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