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總統能否留下值得後世讚揚與懷念的「遺產」(Presidential legacies),除了在任時的努力,還有卸任後的風範。民主黨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任時執政毀譽參半,連任失敗,但卸任後,致力斡旋國際爭端,鼓吹人道和平主義,還曾被同黨的柯林頓總統指派為特使處理北朝鮮問題,終於200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柯林頓卸任時,國內支持度超過5成,也成立基金會,但眾所皆知他要推出希拉蕊角逐白宮寶座。雖然他仍未脫離政治圈,但也甚少對接任的共和黨小布希總統指指點點。小布希卸任後倒是形同消聲匿跡,甚少公開發言,更遑論對接任的民主黨總統歐巴馬下指導棋。

小布希最近難得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參加同黨新總統川普的就職典禮,一次就是為了出書宣傳接受媒體訪問。這是他離開白宮8年多後較為正式的公開發言。

小布希被問到川普對特定媒體進行封鎖之舉時,他表示,反對川普所謂的「媒體是人民的公敵」言論,他認為「媒體是民主所不可或缺的」。小布希也呼籲,川普政府要讓民眾知道近來沸沸揚揚有關其團隊與俄羅斯關係的爭議。對於川普發佈的伊斯蘭移民禁令,小布希也表態美國尊重世界各地穆斯林的信仰,他支持一個受歡迎及基於法律的移民政策。最後他也替川普緩頰說,當總統是一份艱鉅的工作,請大眾再給川普一些時間。

在美國總統史的傳統上,卸任總統很少對在任總統有所批評,縱使不同政黨也不例外。就連歐巴馬卸任後,都迫不及待享受難得的自由時光和準備出回憶錄,迄今未曾對川普諸多爭議性的政策有所批判。

反觀台灣,卸任8個月的前總統馬英九仍然趴趴走,想去香港未成,去馬來西亞受到中國打壓,最近幾天去美國紐約又大言台灣獨立不會成功,台灣人民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維持現狀,另一是與中國統一;只要不分裂,就能維持自治,維持現狀,並保留統一作為潛在選項,統一是兩岸未來的選項,台獨絕對不可能。

馬英九還意有所指地批評現任總統蔡英文,他說,他卸任後很多事情都變了,這與兩岸意識形態對立有一定關係,有人刻意地因意識形態分歧而反對來自中國的一切。

台灣是民主國家,卸任總統是平民,當然也享有旅行自由。但由於前總統的身份依然特殊,他在海外批評現任總統蔡英文的作為,只會讓台灣民主成為國際笑柄。馬英九應該做的,是學習卡特,多做一些有助改善國際人道與人權的志工工作,多宣揚台灣的民主自由成就,而不是一味地感慨自己做得有多好,接任者未能延續有多遺憾。如果馬英九無此認知,那他至少可以學學小布希,再等幾年後,看蔡英文做得如何,再來發表他的高見。

更何況,馬英九的兩岸政績真的有他自己認知的這麼好嗎?果真如此,為何國民黨去年的總統和國會大選會慘敗?又為何過去幾年台灣反對「傾中」的社會運動如此風起雲湧?更別說台灣認同與台灣意識的強化在馬英九任內更為鞏固,支持統一的民意僅剩個位數,支持獨立現狀的民意,早已成為主流。

從民主自決的角度而言,馬英九有何權力替台灣人民設定未來與中國的關係只有統一,沒有獨立的有限選項?中國國民黨主張「終極統一」是政黨的自由,遭到多數台灣人民唾棄也是自然發展。馬英九若只是重申國民黨或者他個人對於統一的期待也無可厚非,但一位已經沒有民意基礎的卸任總統憑什麼還自認有資格替台灣人民決定未來命運?

最後,就算小布希被動被問及對川普施政的感想而提出若干意見,他也是語重心長地呼籲,美國民眾多給川普一點時間和鼓勵。小布希能,馬英九呢?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