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1988年潛逃美國,讓中華民國政府發展核武計畫胎死腹中,美方更派員來台摧毀核武研發設備,張憲義也被軍方和民眾冠上「叛逃」罪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9日出席張憲義口述歷史新書發表會時表示,不能用國家認同不同這個理由,來合理化這種將機密資料曝光的行為,用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確背叛這塊土地與人民」。

羅致政9日出席張憲義口述歷史新書發表會,針對蔣經國在1980年代決定發展核武,羅致政強調,這是政治上、戰略上的決定,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國是否會持續對台軍售還是問號,蔣經國會發展核武,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主要是避免兩岸軍事失衡「不得不的決定」。

羅致政說,雖然張憲義出走美國,間接使台灣的核武發展宣告中止,但以美國霸權的心態,就算張憲義不出手,在公開測試之前,都會想盡辦法阻止核武發展,比方說南非也曾經擁有核武,但在美國介入後,最終也是被拔掉,因此,核武發展的最大政治障礙,還是美國,「張憲義事件沒發生,也不代表台灣就能擁有核子武器,兩者沒有連帶關係」。

但羅致政強調,高科技人才,最大的機密就是「腦袋」,就算張憲義不斷宣稱他沒有帶任何機密資料過去,「但他的腦袋,就是整個國家核武發展藍圖」,就算沒有帶走任何一張紙也一樣。

至於這件事算不算叛國?羅致政說,每個人的國家認同不同,但主要是要看張憲義是否忠於這塊土地跟人民,不管張憲義背叛的是郝柏村個人,甚至還在辭退書內寫到「民進黨」,這些都不能合理化張憲義的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確背叛這塊土地及人民」。

羅致政強調,現在兩岸的複雜程度超過1980年代,有太多人背負國家機密,「他可以用張憲義的理由,用林毅夫的理由,稱自己是基於民族大義、國家認同、擔心台獨,把資料帶到對岸,再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因此,他會用嚴厲批判的角度,來看待張憲義帶走台灣核武技術這塊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