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自成立以來,爭議不斷,包括:性侵、繞路、不設客服專線等等。如今,台版Uber將開放申請,期許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帶動整體計程車服務品質向上提升。

我常搭Uber,為的是兩大誘因:車資便宜、叫車有效率。先來說說車資,如果從我永和住家搭到內湖電視台,一般小黃起碼要價380元,但若叫到無須加成的Uber,最多只要250元,換句話說,大約打了65折,大大降低了交通成本。

即使加成到1.2倍或1.4倍,算一算還是比小黃便宜,通常傾向繼續搭Uber;但一旦超過1.5倍以上,節省車資的功能不大,我就會改選路邊攔車。而另一個讓我偏愛Uber的原因是,利用APP叫車,即使正在開會或錄影中,只要手機一滑,就能無縫接軌的趕下一個行程,完全沒有浪費到一分一秒。

有網友統計,搭Uber最常發生的爭議,便是繞路。這部份很容易理解,由於多數Uber司機都是兼差,非專業計程車司機,即使身邊有Google Map可參考,卻不能保證以最短的距離到達目的地,反倒是常常繞了一大圈。乘客收到帳單後常覺得火大,司機卻也覺得委屈,這是搭Uber的另一個風險。

而沒設客服專線,凡事只能以APP申訴,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Uber的理由是,「定位在僅是提供叫車媒合服務的平台,因此,沒有設客服專線的義務和必要!」這擺明了就是推卸責任的說法,按此邏輯,所有電商也無須成立客服,「因為電商也只是提供消費者和商家買賣的平台」,偏偏全球Uber乘客意外頻傳,緊急時,唯有客服專線才能有效且快速的解決問題。

前陣子,因Uber的GPS失誤,多算公里數,讓我原本只有190元的車資,整整爆增6成到近300元。Uber號稱「利用APP申訴1小時就能獲得回應」,我連寫3天申訴卻沒人理,就在失望之餘,第4天終於得到處理。倘若發生在其他小黃車隊,立刻打客服專線,就有專人受理,絕非前後浪費3次的時間成本。

因此,我衷心期待,當小黃業者不停抱怨,「生意都被Uber搶走了」,這次交通部推動多元化計程車方案,有意申請的業者,應多多參考Uber的優點,像是離峰時間優惠、叫車平台簡單快速……等,並避開Uber的弱點,如:路線不熟、沒有客服、司機品質良莠不齊等等,才能有機會和Uber互別苗頭。

最理想的狀況是,應成立跨車行、跨車隊的叫車平台系統,而非各自為陣,如此才能以「打群架」的方式,來對抗Uber,對消費者來說,只需下載一個叫車系統,而非N個系統,車輛多,媒合成功率高,時間久了,消費者就會黏住。

想贏Uber,真的不難,不同車行和車隊的經營者,真應好好坐下來談一談,思考該如何打贏這場大戰。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