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得,成為首位歌手以詞曲創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此事也對國際文壇投下一顆震撼彈,各界褒貶不一,掀起一場文壇論戰。普遍的爭議是,外界認為巴布‧狄倫雖在音樂方面有相當的成就,但音樂詞曲是否為文學,成為爭議點。 

瑞典文學院(Swedish Academy)13日晚間7時(台灣時間)在記者會中宣布巴布‧狄倫獲獎的消息時,現場記者都大吃一驚,隨後才給予熱烈的掌聲。但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達尼烏斯在記者會中表示,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對於把獎項頒發給巴布‧狄倫的看法「極度一致」。 

不過,巴布‧狄倫爆冷門獲獎,引發國際文壇譁然,根據法新社表示,這次入圍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onis)和肯亞小說家兼文評詹姆士.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普遍被視為獲獎黑馬,包括:美國文壇巨擘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歐茨(Joyce Carol Oates)和唐.德里羅(Don De Lillo)都有待諾貝爾文學獎青睞,以及阿根廷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等已故大文豪,皆淪為遺珠之憾,部分作家也忍不住毒舌評審的選擇。 

各界對於該結果普遍認為,巴布‧狄倫雖然在音樂上取得成就,但流行詞曲是否為文學,成為爭議點,而且畢竟巴布‧狄倫不是文學家。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網站也報導,蘇格蘭小說家厄文威爾許(Irvine Welsh)在推特上酸評審,他表示,巴布‧狄倫的音樂算不上文學,去查字典就知道何謂文學。 

法國小說家阿索利納(Pierre Assouline)也藏不住對諾貝爾委員會的怒氣,對法新社表示,「狄倫的名字在過去幾年時常被提到,但我們總以為這是玩笑話,這樣的決定是蔑視作家,很喜歡狄倫,但他的文學作品在哪?瑞典文學院讓自己看起來很可笑」。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評論員安娜(Anna North)也表示,不是要貶低巴布‧狄倫的成就,他獲得多項葛萊美音樂獎,包括1991年獲頒的終身成就獎,都是實至名歸。但她坦言,隨着全球閱讀風氣的下降,文學獎的重要性變得更大,當諾貝爾委員會將文學獎交給一位音樂人,其實是錯過了表揚一位作家的機會。 

相對於諷刺聲浪,被視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的印度裔英國小說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則推文指出:「這是很讚的選擇。從奧菲斯(Orpheus)到法伊茲(Faiz),歌和詩向來緊密相連。」他認為,狄倫是吟遊詩人傳統的優秀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