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8日,暑熱的午後3點,日本街頭的電視牆吸引路人盯住大銀幕,因為明仁天皇正在發表退位的想法。2小時後,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產經新聞及地方各報也都上街發放號外,可見這是重要的歷史紀錄。11分鐘的談話,重點如下。

1、在位28年以來謹守分際,努力維護象徵天皇應盡的義務。

2、與美智子皇后非常喜愛親近這片土地和人民。但年事已高,體力不勝負荷。

3、過去都是天皇去世後才由後任即位,如能有充裕的銜接期,應該會更好。

何謂「象徵天皇」(Shocho Tenno)?

原稿中,出現8次「象徵」(shocho)一詞,這是值得省思的名詞。而為何天皇如此在意憲法裡的象徵分際?簡述日本近代史如下。

2600年的日本歷史,不同於中國的「改朝換代」,日本天皇是「萬世一系」傳承至今,明仁天皇是第125代。明仁的前3任,也就是明治、大正、昭和等天皇在位時期處於軍國體制,天皇的權威性無庸置疑,且在神國主義的薰陶下,天皇還具有神格魅力。100年前明治維新的西化改革後,日本國力突飛猛進。例如八國聯軍唯一的亞洲人,戰勝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甚至著名的泰緬桂河大橋是日本下令淪為俘虜的英國軍官們打造的。如果純粹探討國力,當時的日本是所向無敵。對百姓而言,天皇不僅是權力者,更是祖先神的化身。然而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後,迫使昭和天皇於15日發表停戰詔書。

二次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駐日盟軍總司令」(GHQ)接管日本,期間長達7年,身為敗戰國的日本,處境形同被統治。GHQ最高統帥麥克阿瑟1945年8月30日抵達日本後,9月27日立即在東京美國大使館會見昭和天皇,兩人還一起合照。可是照片公開後,舉國譁然!在那之前,天皇是神,所以神風特攻隊可為神玉碎!而今神怎可以和一般人平起平坐?這對於純情的百姓,真是情何以堪?然而幾個月後的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又在《官報》發表詔書,也就是著名的「人間宣言」,文中載明:「我是人,而不是神!」那是日本最淒涼的戰後歲月,紀錄照片中的東京是一片廢墟,民眾掛念的親人在南洋或西伯利亞戰亡,最後竟連僅存的信仰也崩潰了。那些年,無辜的百姓,付出最辛苦的代價。

然而「人間宣言」公布一個月後的1946年2月,麥克阿瑟再擬一份草案,而成為日本憲法的原稿。

1946年11月3日吉田茂內閣通過《日本國憲法》。簡單而言,日本憲法就是GHQ指示的修正版。而憲法第1章「天皇」的定義共計8條(如文末表1)。其中最重要的是第4條:「天皇擁有執行國事權限,但沒有國政權能。」換言之,憲法規定天皇不可踰越政治紅線。這是為逞於日本戰爭行為,而讓天皇的政治權限歸零!從此日本天皇成為象徵性,而沒有政治實權。目前天皇的權限主要集中在憲法第6條和第7條: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和最高法院院長,以及執行象徵性或親善的公務活動。這就是明仁意在言明:28年來謹守憲法精神,維護「象徵天皇」的意涵。

生前退位的動機

近代幾位天皇中,當今的明仁是唯一沒有參與政治,也是普遍認為最嚴謹、最沒有爭議的天皇。即使如此,他仍面臨傳統與創生之間無法周到的難題。

日本近代史上幾位天皇的大事紀簡略如下:

第122代明治天皇(1852.11.3—1912.7.30),14歲踐祚,16歲即位,在位45年。

第123代大正天皇(1879.8.31—1926.12.25),33歲踐祚,36歲即位,在位15年。

第124代昭和天皇(1901.4.29—1989.1.7),25歲踐祚,27歲即位,在位64年。

第125代明仁天皇(1933.12.23—),55歲踐祚,57歲即位,至今28年。

第126代天皇預定:德仁皇太子(1960.2.23—),今年56歲。

根據皇室律法《皇室典範》第4條規定:「天皇去世後,皇太子立即成為新的天皇。」這個用意是為穩定國情,避免空窗期的權力風暴。但這時候正確名稱不是「即位」(登基),而是「踐祚」(senso)。依慣例,國喪一年之後,才可慶祝「即位之禮」。換言之,「踐祚」即先皇去世,儲君已上任,但只是尚未詔告天下的階段。

對照前述天皇資料,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後,皇太子明仁當天接受「三種神器」而成為新天皇。1月8日開始正式年號為「平成」,但此時明仁已經55歲。1990年11月12日在各國元首見證下舉行「即位之禮」正式成為天皇。但系列儀式還沒結束,同月22日宮中舉行「大嘗祭」,這是天皇向歷代祖先稟告的敬神儀式。依宮中傳統,必須完成「大嘗祭」之後,才是名符其實的天皇。因此從踐祚至「大嘗祭」結束,共約2年時間。然而祖父去世,父親即位後,孫子才能立為太子。因此1991年2月3日又舉行長男德仁的「立太子禮」。至此為止,宮中儀式才大功告成。這就是明仁認為:「如能有充裕的銜接期,應該會更好。」的原因所在。

如前述資料,明仁正式即位時已經57歲,這是歷代即位時第2高齡。明仁在位28年,如今已82歲,皇后美智子也81歲。皇族沒有周休或退休制度,因為是日本的象徵,所以除非體力和精神已不堪負荷,否則都仍出席公務。如今在傳統與創生的考量下,明仁的退位意願,想必是經過周全的苦思。

為何此時表達退位的意願?

除了上述年齡或健康理由之外,皇太子德仁的繼位也是重要因素。換言之,明仁提前退位也可協助下一任更穩定接軌。依皇室典範,皇太子德仁是皇位繼承第一人。1991年德仁立太子時已經31歲,如今56歲。依前例,天皇即位需準備2年的話,德仁皇太子已經超越了父親即位時的57歲高齡紀錄。因此這應該是明仁提前退位的考量之一。

此外,有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近年在日本蔓延。

眾知明仁有2男1女,次男文仁今年50歲,皇位繼承順位僅次於皇太子。1990年6月結婚而授予象徵皇族姓氏的新宮家「秋篠宮」,他的長男悠仁是目前第三代皇族中唯一的男丁,皇位繼承順位排名第三。10年前,悠仁的誕生替皇室解決子嗣的難題,所以秋篠宮在民間的人氣水漲船高。甚至開始有人鼓譟皇太子讓賢。

自2011年以來,日本出現一堆自稱和皇族深交的名流,以關心之名發表廢太子論,而造成民意分歧。其實以我單純的認知,如果真的關心皇室,怎會以如此激烈的手法煽動廢太子?而這些人以愛為名,卻已損及對方甚至家族整體形象,且明知不可行,仍要繼續干擾,令人不可思議。

另一個更簡單的疑問:如果真的和皇室交情深厚,為何還要透過文章批判?有位學者分析:「這些人,也許真的和當事人熟識,但目前是被斷線的。」學者將這種行為姑且稱之「YAKUZA原理」。也就是不順我意者,就激烈干擾。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因為真正關心或有交情的人,是捨不得讓對方難堪的。

廢太子論,在軍國時代是嚴重的禁忌,即使今日企業,對於既定的接班人選都不太可能魯莽行事。如此氛圍下,明仁提前退位,一來可以協助皇太子安穩上軌,更可延續萬世一系的傳統。他適可而止的智慧,在傳統與創生難兩全的議題上,獲得圓滿的紓解。他的評價會歷久彌堅,甚至超越富國強兵的歷史意義。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黃稔惠(日文譯者、日本民俗藝能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