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問題作出決定,美國《紐約時報》於12日發表看法,認為南海仲裁可謂是法治試金石,這項仲裁決定為海洋爭端以和平方式解決提供了嶄新的機會。

根據《紐約時報》的評論,中國如何對這項其在南海主張幾乎全倒的法律重擊做出回應,將會告訴世界許多訊息,包括中國對於國際法的進路、中國如何有衡量地或以其他方式運用它巨大的強權,以及中國的全球遠志雄心。到目前為止,跡象令人困擾。北京已經悍然拒絕這項由菲律賓提案的國際仲裁法庭的管轄權,並堅持不接受這個具有開創性的仲裁決定。

《紐約時報》編輯台為讀者整理並介紹了這次的裁決,並指出除了中國和菲律賓以外,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印尼和台灣,都主張對南海有部分主權。這次的國際仲裁法庭被賦予權限處理海洋爭端,而非對於島嶼、礁、石這些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的爭端處理。這次的裁決是對於南海海洋爭端的第一個國際裁決。

未來事態會如何進展令人嚴重擔憂。國際仲裁法庭並無權執行其裁決,而中國從一開始就杯葛仲裁法律程序,威脅將以武力保障其現在被法庭宣告為非法的海洋利益。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實務上目前尚不明朗。有鑒於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仍在進行和平貿易,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採取激進的行動會是不智的,因為這可能會使得區域緊張情勢加劇,並極有可能導致和鄰國或美國之間的軍事衝突。報復性手段將會是危險的,譬如更進一步地在民主礁(Scarborough Shoal)打造人工島,或是宣稱自身的防空識別區涵蓋了絕大部分的南海。

事實上,這項裁決為海洋爭端以和平方式解決提供了嶄新的機會。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譴責週二的仲裁決定,但卻表示,北京對以協商解決爭端保持開放。南海區域各國一直以來在面對來自北京的壓力時往往搖擺不定。在這個關鍵時刻,雖然與他們自身利益有著競爭關係,他們需要和菲律賓站在一起,為國際法庭的決定背書,然後如果有需要,開啟並進行他們自己的國際仲裁案件。

美國在這次各種不同的主張中保持中立,可以協助確保讓整個局勢在和平、合法的道路上前進。歐巴馬政府已經表示爭端應根據國際法解決,這個立場再次獲得美國重申。美國已經與亞洲各國建立了更為緊密的安全關係,並以增加海軍在此區域的巡弋回應中國在南海的斷然主張。美國結合外交手段和軍事壓力的方式是明確的,但困難的部分是如何正確地把持中間的平衡。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