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峰會將於29日下午5時(台灣時間為30日凌晨零時)提前開始,由各國資深官員先上場,而30日的正式峰會則會有147國的領袖出席,可見此次巴黎氣候峰會的重要性。這次的峰會將討論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問題,然而碳排放高的國家和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國家都會出席,有協議破局的可能性存在。

受到巴黎恐怖攻擊的影響,法國表示會加強警力及安全措施,讓在巴黎舉辦的氣候高峰會能順利進行。法國官方27日軟禁了24名激進分子,當局認為,此舉措旨在避免激進分子在峰會登場前示威鬧事。不過,激進分子的委任律師和國際特赦組織則認為此為濫用緊急狀態權力。

除了解決維安問題外,巴黎的氣候峰會是否能夠達成最終協議,則受到外界關注。

據BBC報導,43個瀕危國家組成了「易受氣候影響脆弱國家論壇」(Climate Vulnerable Forum),這些國家因為嚴重的氣候變遷而面臨海平面上升、沙漠擴大等威脅。由於他們要求2020年起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措施財政援助應一半來自已開發國家,且希望將聯合國原定的攝氏2度目標進一步縮減到攝氏1.5度。這些要求可能阻礙協議的達成。

另一方面,中國曾經做出在2030年前將氣體排放量達到峰值的承諾,且支持實施監控各國減排進度的體系。不過,中國可能拒絕協議的部分在於將中國列入已開發國家,要求中國提供為應對氣候問題的財政資金。美國也對已開發國家是否要對氣候變化付錢持保留態度,同時認為自1992年氣候協議以來,有關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之間「有區別責任」的概念應該修正,不該再依此進行討論。

BBC的報導中也提到,印度則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一樣,認為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需負更多責任,且提出要實施減排或發展再生能源的前提,必需是能得到財政和綠色能源的技術援助。

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則因經濟十分依賴石油出口,所以可能成為阻礙協議的國家。另外,英國曾提出在2016到2021年會提供58億英鎊的氣候財政援助,但在此次巴黎峰會前,英國政府削減了再生能源的補貼,且決定放棄發展碳收集及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項目。使得英國在這次巴黎氣候峰會將會扮演的角色,不如以往在氣候問題談判中的地位。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