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依稀記得當初前往京都的心情。雖然舟車勞頓,但隔著玻璃窗,我還是無法不去按下快門,坐在車內我只想極盡所能蒐羅眼前看到的一切。照片從江戶式老房子、紅郵筒、腳踏車、小盆栽,到麥當勞前的一大片柏油停車場,我捨不得放過任何一點京都。旅行像是把自身錯置到另一個日常,將原本的生活按下暫停鍵。翻開宋欣穎的《京都寂寞》讓那段過往的記憶也跟著一頁頁的快速旋轉,然而作者筆下的那些人物風景是我那時候還來不及細看的。

文字溫溫的流瀉這些在街角暗暗流動的情感。我很難想像在人煙踏雜的四条大街上曾有一間取著法國名字的KTV「香堤」(shante),牆上貼滿一張張像是「被時光的河流沖刷過」的手寫廣告單;情色店鋪林立的木屋町小巷中,有間播放探戈的喫茶店;在五条有間名為「樂園」的歌舞練場,裡頭裝載著的是年華老去、滿是疲憊的身影。這些舉重若輕的風景,不真正的生活一陣子是無法體會出其中的滋味。但透過宋欣穎的雙眼,那些收藏在城市底下的「裏京都」,被立體的描繪出來。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還以為這是電影般的小說,而不是一篇篇的散文記事。但仔細想想或許這是因為作者那顆敏感的心,才能看見那些隱沒在街頭的交會與分離。我想會選擇在京都生活的人,都已經決定要把人生活得與眾不同。她小心翼翼的收藏這座城市的切片,不論是收藏了30張椅子的電影教授、寧願生活在台北的金子小姐、在櫻花樹下獨舞的房東先生、坐在錢湯外頭的盲眼老婆婆、住在吉田寮的哲學家…他們共享這份寂寞,成為生存的養分。

但其中最為觸動我的則是本書的開頭:一位好友袁哲生逝世。死亡,你無法和他對話,也不再有他的消息。悲傷並不會等待時機,且往往來不及整理,外在的環境春光燦爛、櫻花盛開。但就在此刻,生命冒出疑惑、憤怒、和傷痛。日子是河川分分秒秒往前,但即使是柔軟的水,也不會忘記在沿途撞到每顆巨大的石頭,感覺某一處受損、破洞了。即使這個洞無法看見,甚至不小心遺忘。迎接作者的是滿樹的櫻花,最終用盡力氣的凋謝,讓白淨的花瓣舖滿土地、柏油、碎石子。有些時候即使是一大群人走在賞櫻的步道上,也會意外的感覺到內心那小小的洞正緩緩擴張。

「柔軟」、「明亮」這兩個形容詞落在整本書的尾巴,是屬於京都的意象,也是讀完本書心中的餘韻,距離京都又近了一點,離內心的寂寞也是。有些城市可以擁抱,就像印象中日本的寫真,曝光過度的淺藍,人的面孔白淨無暇。如此無害,這般寂寞。

作者:陳瀅羽

(編按:新頭殼網站與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每星期五固定推出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