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中,外界認為總統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並未說明完整,讓國際只注意到「一中原則」,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14日接受專訪時指出,他認為馬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闡述上非常完整,也是兩岸關係的共識,若要再去檢視到底有沒有這個共識,會浪費很多時間,「不要再走回頭路」。

朱立倫於美國時間14日在紐約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談到「馬習會」,他多次強調「非常清楚」這4個字,例如他覺得這次馬總統在有關「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闡述上面,非常完整地就它歷史的事實及定義都說得「非常清楚」,尤其那一段「就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兩岸關係所走入的一條路說明得「非常清楚」。他覺得這也是一個完整的說明,而且是當著雙邊的領導人,大家共同把這件事闡述得「非常清楚」。

針對一中原則,朱立倫說,兩岸對於所謂的「一中」有不同的定義,這就是「一中各表」當時的緣由,也就是兩岸這麼多年來大家各自爭議,求同存異,到漸漸求同尊異,或者是未來可能求同化異,只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大家可以把這些爭議先放在一邊,然後持續地進行,不管是原來大家講的三通直航,或者是目前進行的23項協議,都是這樣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他認為,如果還要走回頭路,再去看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共識,怎樣去形成一個共識,可能又要花很大的時間跟心血,雙邊又有不同的意見。朱立倫說,這在整個國際的環境及兩岸關係的複雜狀況之下會浪費掉非常多時間,現有的基礎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兩岸關係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關係,這個累積的基礎是非常扎實的。而這個扎實的基礎一定要持續往前進行,不要再走回頭路。

而對於民眾不滿馬英九未強烈抗議中國的飛彈部署一事,媒體詢問,若朱立倫當選,會不會要求撤飛彈,朱立倫則表示,中國的飛彈部署,不管中國當時的戰略思考是什麼,但是從民眾的反映上面,一直認為是對準了台灣,這才會造成民眾對於兩邊目前的往來或關係上會有質疑性的影響。如果大家今天是追求和平的、雙邊互信的,甚至是降低敵意的,那就應該做一些調整。

他也重覆馬英九的說法,強調台灣人參加非政府的活動跟組織,常常會碰到台灣受到中國的抗議或者是抵制,這些都會造成民眾負面的印象;而像一些國際組織,雖然跟政府有關,但是它跟民眾生活更直接相關,台灣作為國際的一分子,應該讓台灣一起參與,如果雙邊能把原來在所謂的名稱上或者是意識形態上的一些差異先擺在一邊,先至少不要只是「存異」,而是「尊異」,將來才有可能「化異」。所以雙邊不管在軍事部署上面或者是國際的這些組織上面如果有所調整的話,對兩岸關係都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