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前總統日前表示,明年總統大選投票結束後,馬英九總統至5月20日才正式卸任,仍可掌握近半年實權。而中共這段期間不知將祭出何樣舉措,呼籲大家密切留意。至於在政權交接期間馬英九「會不會做出傷害台灣利益的事,大家應要留意」。李前總統的假設當然是以目前居於領先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勝選為基礎。

李前總統事實上是在提醒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那就在1月16日到5月20日這4個多月的政權交接期間,台灣內部、兩岸關係、乃至台灣對外關係都可能出現不確定因素。面對這個可能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長的政權交接期,即將下台的馬政府以及準備上任的英政府如何確保政權銜接的順利與完整,是現在就必須省思並行動的事。

與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豐富的政權輪替經驗相比,台灣僅有的兩次政權輪替猶如摸著石頭過河,在欠缺完善法制配套環境下,憑藉過去李登輝和陳水扁兩位總統留下的若干政權交接慣例,完成的多屬「良心的交接」、「程序的交接」,而非「制度的交接」和「實質的交接」。

以近30年來美國政權輪替為例,連任失敗的總統交出政權的情況較令人關注。80年民主黨的卡特連任失敗移轉政權給共和黨的雷根,92年共和黨的老布希未能連任將政權交接給民主黨的柯林頓,過程容有不夠完美之小瑕疵,但文官體系穩定與政府持續良好運作,並不因不同政黨上台而出現危機或政務停滯。

然而即使是美國,直到2000年國會才通過「總統交接法」(Presidential Transition Act),正式授權聯邦常任官員為即將接任的新政府政治任命人員提供熟悉新職的訓練,而且是由國家編列預算支付。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亦曾建議美國政府成立一個「總統交接國家協調委員會」(Presidential Transition National Security Coordinating Council),負責與國家安全相關的交接活動。

由此可見,確保政權和平轉移的關鍵,在於法制化的建立與民主文化的成熟。若像現階段台灣欠缺政權交接法制化的規範,卸任總統即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灣民選總統迄今尚未出現連任失敗的總統,這次總統大選目前看來蔡英文穩定領先,明年政黨輪替的可能性極高,加上不尋常的4個多月政權交接期,李前總統的憂心可想而知。

遺憾的是,目前立法院對於「政權交接法」法制化的進度如牛步,更增添明年政權交接期的變數。這些變數包括:4個多月交接期間馬英九仍在位,依民主慣例屬看守政府,不應進行重大人事與政策的變動。但4個月實在太長,中國會如何出手?邦交關係會否出現鬆動?美國會如何確保台灣政權輪替的和平順利?馬政府會否向未來新政府與新總統提供完整簡報與情資?都可能在這段期間內考驗總統當選人與其團隊的應變。而選舉的得票數差距也會影響藍綠角力的程度。

與其期待國民黨配合立法通過「政權交接法」,民進黨與蔡英文團隊應即早準備「政權交接指南」,俾於當選那一刻就進行政權輪替各種可能挑戰的因應。「政權交接指南」包含下列要素:迅速提出交接團隊的組織架構;釐清政權交接各項優先事項;研判交接期間可能發生的國內外危機;依據專業能力與團隊紀律籌組內閣團隊;建立與國內外傳媒的良好溝通,即時反應外在變化;在2月新的立法院組成之後推動「政權交接法」立法;要求政府各部門提供完整且真實的情資,同時進行業務簡報。

若是交接期間發生重大危機,總統當選人亦可思考與即將去職的總統建立適當的共同決策慣例。08年年底美國發生金融海嘯,時值總統大選結束,歐巴馬當選卻尚未就職的交接期間,各國領袖齊聚華府商討解決之道。小布希雖然還在任,但也與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形成默契,由歐巴馬派遣特使出面與主要國家領袖會晤。此一模式亦可作為台灣參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