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女童割喉案引起社會關注,也再度掀起廢除死刑與否的討論。民進黨立委段宜康1日上午說,要廢除死刑需要取得社會共識,以及設置法律上的配套機制,並非一蹴可幾,但每當重大刑案發生,社會情緒就會讓廢死無法討論,國民黨更把應該理性討論的議題作為政治鬥爭手段,讓人感到遺憾。

表態支持廢除死刑的段宜康上午受訪時表示,立法院在2009年通過人權兩公約,總統馬英九也簽署、通過施行法,對國內外宣示要往廢死方向努力,且作為自己的政績。然而,遺憾的是,只要社會發生重大刑案,廢死議題就會變成「代罪羔羊」,被大肆抨擊。

段宜康指出,台灣目前有死刑,前2年也有一波槍決執行,但「讓人難過事件還是一再發生」,顯示死刑存在顯然不是遏止悲劇發生的方式。他質疑,社會要求死刑,有沒有辦法消弭犯罪,還是只是為了報復,以命抵命?如果當時通過兩公約是朝野共識,就要勇敢向社會說要往這方向前進,而不是回到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社會,認為殺了兇手後正義就得到伸張,卻沒對防止悲劇發生做努力。

對於廢死聲音仍為少數,段宜康說,廢死團體和民進黨都是認為這題目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要經過研究、討論,也需要民意的共識和配套的法律。他不相信台灣社會在這題目上連討論都不行,只是大家在悲劇發生後,情緒性的將議題簡化成要「馬上廢除死刑」,失去理性討論空間,而國民黨更是將這樣的議題操作成政治鬥爭手段,更是讓人遺憾。

段宜康說,他不希望廢死議題被拿來作為政治鬥爭工具,也不希望消費遭受不幸的家庭,更不希望政府因為無能而拿廢死當擋箭牌、轉移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