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率領10國聯軍空襲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Houthi),表面上是回應葉門總統哈迪(AbdRabu Mansur Hadi)的請求,事實上更重要的原因是要遏止伊朗勢力的擴張。晚近中東情勢,可以說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兩大勢力對峙的結果。

美國新媒體網站《聲音》(Vox.com)於台灣時間今(31)日凌晨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過去數十年來在中東各國各自扶持政黨、資助軍隊,並在黎巴嫩、巴林、伊拉克、敘利亞和葉門等國鼓勵代理人戰爭。儘管中東各國的危機並非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直接挑起的,卻因這兩大國競武而惡化。

報導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中東的對峙有時被稱為「中東的冷戰」(the Middle East’s cold war),背後有大國之間的權力政治,又有穆斯林世界遜尼派與什葉派的信仰之爭,是當今中東地區最危險爭端。

報導指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都趁著美國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以及近幾年「阿拉伯之春」導致中東地區政情不穩之際,極力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結果帶來更嚴重的不穩定和暴力問題。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彼此間的敵意越強,中東情勢可能就會惡化。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國際事務學系主任高斯(F. Gregory Gause III)指出,中東新冷戰早在「阿拉伯之春」的前幾年就已經開始,而淵源更可以推溯到更早之前,伊朗開始在阿拉伯世界擴張勢力之時。

在1979年推翻親西方的巴勒維國王後,由教長領導的新伊朗政權便開始採取積極的對外政策,希望能將伊朗革命出口到其他中東國家,試圖在中東世界建立起伊朗式的神權領導體制。這不僅衝擊到受沙烏地阿拉伯高度影響的中東世界,也威脅到沙烏地本身的王室。

伊朗革命後不久,就與伊拉克爆發長久的兩伊戰爭,削弱了伊朗的國力,也使伊朗在1980年代末期與90年代初期的對外政策較為收斂。然而,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矛盾已經埋下,彼此都將對方視為危險的威脅。沙烏地阿拉伯認為伊朗正在改變對自己有利的中東政治局勢,伊朗則相信沙烏地阿拉伯力圖削弱自己。

學者稱這種局勢為「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一方害怕遭到攻擊,於是增加國防開支,或者扶持區域內的代理人,以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威脅;另一方則將對方的行動視為威脅-他們如果真的準備發動攻擊怎麼辦-於是感到有必要採取同樣的措施回應。如此一來就造成惡性循環,雙方都在採取行動想保護自己,結果卻嚇得對方也加大動作,最後導致衝突的可能性與後果的嚴重性反而增加。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佘維爾(Daniel Serwer)指出,這就是當年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所發生的狀況。他相信今天的中東局勢就是這種「安全困境」所造成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以零和遊戲爭奪區域霸權:伊朗的影響力擴張,沙烏地阿拉伯就覺得自己變得更脆弱,反之亦然,結果就使得雙方都極力加強軍備。

這也是為何在敘利亞與葉門的代理人戰爭如此重要。沙烏地阿拉伯認為伊朗在背後支撐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並且相信伊朗的動機不僅是要導致葉門紛亂,而是要改變整個區域的秩序;而伊朗則認為沙烏地在敘利亞提供反阿薩德政權的叛軍武裝,相信沙烏地的目的是要拔除伊朗的1個重要盟友,最終目標是要孤立伊朗,在伊朗周邊扶持具有敵意的政權。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都不希望對方擴張影響力,因此介入周邊國家局勢,也祭出種種反制措施。結果就是衝突不斷加劇,葉門人與敘利亞人遭災。

(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