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早期是國際商港,有悠久的開發歷史,更有來自四方族裔在此生活打拼,近年接受從海上來的移民工,為港都注入了心血,但是政府是否看見了這些多元色彩?

民間團體指出,新住民第二代一般來說在班級人口比例佔少數,需求容易被忽略,為何有許多二代到了青春期開始與母親產生隔閡?甚至排斥母語?建議身分認同的教育應從小做起。儘管火炬計畫有安排訪視,但每間學校的規劃不同,建議盡可能由老師親自進行訪視,以了解學生實際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新住民第二代的教育問題,建議班上有新住民子女的教師能夠提供家訪服務,以了解外配媽媽的語言能力,視情況調整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方式,以便有需求時得以盡早轉介社政單位介入協助。

以下,是四方報針對移民政見,對基隆市長候選人所作的訪問內容。內容按候選人號次依序呈現:

1)謝立功:延攬人才到市府移民署經驗實踐地方

謝立功說,將以擔任移民署長的經驗做新移民政策規劃,強化外配家庭服務中心,作為新移民資訊平台。鼓勵新住民取得正式學歷,便可至一般公司行號求職,不只限於小吃店等基層勞力。提供更「客製化」的就業服務,讓新住民找工作更容易。未來要組成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延攬台灣人權、社福、兩性專家學者到基隆市府,邀請在地新住民代表加入,使各項施政切合新住民需要。謝立功承諾未來基隆市府會保障外勞在台生活及工作權益,在「家事勞工保障法」未完成立法前,將致力宣導、推動對於弱勢勞工的保障,如做7休1、每天工時的限制、休息時間、病假等等,將人權保障落實在外籍勞工的身上。

2)黃景泰: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

3)林右昌:外配同為基隆人市府必提供生活協助

林右昌競選辦公室在截稿前尚未公佈政見,但表示候選人對於新住民的施政目標都差不多,不管新住民來自哪裡,都是基隆人,市政府會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協助。競選辦公室表示,有新住民第二代課後照顧輔導服務的初步想法,目前還在籌劃當中。

4)何燕堂:地方參政權身分國籍不應有區別

何燕堂關注新移民參政權,從制度改革去提出「不分國籍,人人參政」,打破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上的現象。他表示,將開放居留在台三年以上,並實際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之外國人(例如參與里民大會二次以上),擁有地方政治權,而不是只有持台灣身分證的人才能參與政治。地方民意代表選舉,有「新住民保障名額」。各地方政府應設立外國人諮詢委員會,大赦「逾期居留」之國際家庭成員。何燕堂提到,台灣規定入籍必須放棄原國籍,常讓新住民陷入兩難,未來推動新住民、台灣先生和小孩都可取得「雙重國籍」,並且取消「境外面談」制度。他也呼籲讓在台的底層華僑享有完整的中華民國公民權利。

5)吳武明: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

6)江鑒育: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

(編按: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本月底舉行,然而政府尚未將移民政策視為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重要政策工具。四方報特訪縣市長候選人對未來國家移民政策的看法,期待下一屆的縣市長能夠重視移民問題。四方報仍將持續至作專題追蹤這些競選支票的兌現情況,本專題中文版將同時於公庫、新頭殼等網路媒體刊出,越文、印尼、泰文等各語版本將刊登於四方報各語官網與FB。四方報中文FB專頁,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4way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