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了,辭了,連英國那位倒楣的學術期刊主編都辭職了,但我們這裡的始作俑者,從教科書爭議到十二年國教與會考的各種亂象,那個只會奉承大內、逢迎後宮,卻 毫無教育核心理念的部長蔣偉寧,自學術詐騙集團弊案發後,也從絕口不提,到不認識、見過兩次面、直到忽然間閃電請辭。想必深宮內院裡的昏君佞幸,也驚覺必 須火速清理戰場、厲行損害控管,否則風暴繼續延燒,再想棄車保帥也就來不及了。

這兩年多來,蔣偉寧積極推動的中國化洗腦工程,因為不會影響藍營票源,反而在急於向中國輸誠的兒皇帝眼中,被視為大功一件;以致輿論越罵他,他的烏紗帽就越穩。但十二年國教就不是這樣了,這些荒腔走板的做法,衝擊了信心早已動搖的中間選票。不過蔣偉寧若因此下台,反倒證明今上與其後宮的偏執昏庸,以致進退兩難;如今能藉著論文爭議下台,總算讓十二年國教的民怨找到了出口。

然而俯仰上意的閹宦部長下台了,但他所操控的這個學術詐騙集團,手法卻很值得鄉民們關注。據案發時7月1日《震動與控制期刊》官方網站(JVC)的資料顯 示,論文被引用次數第一名的第一作者是陳震遠,排名第二的是陳震武,第三則是陳氏兄弟再加上蔣偉寧,而後一路看下去,排名前十的論文,幾乎就被這幾人包辦了。如果再看科技部或中央大學網站,所有被JVC認為有問題而撤除的作品,這裡也都出口轉內銷的樣樣都有。

這種詐騙方法說來也不複雜,例如A先利用假審稿,讓自己、B、C等同夥的文章經常被刊登,然後同夥的大家在互相引用對方的文章,這一夥人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就成為全世界第一。當然,學術圈並不大,這種黑幫的粗糙手法,不可能瞞得過圈內人,因此更需要拱個幫主出來當門神,這樣同夥的都可以在任教的學校順利升等、穩住教職,進而壟斷教育部和國科會的研究計畫與獎金,名利雙收,何樂不為?

但我生平也不愛打落水狗,看到許多特定媒體與名嘴,把這個學術詐騙集團的偽造審查手法,渲染成了偽造論文,這就過了頭。別說蔣偉寧沒有偽造論文,連集團裡的黑手也沒有,甚至這些論文的素質也不盡然就差。但台灣的學術殿堂裡,為何這種學閥把持、拉幫結派、壟斷資源、排擠異己的亂象會如此猖獗?   

其實這種學術歪風,從戒嚴時代的出版界就可看出。老蔣禁書之嚴,絕對登得上「金氏世界紀錄」。黃的要禁、黑的要禁,紅的更要禁,共匪作家如毛澤東,劉少奇的書要禁,附匪作家茅盾、郭沫若的書,這些都還有個道理。但陷匪作家的書要禁,這就很說不通了。   

老蔣潰敗的速度太快,造成當時中文世界裡的陷匪作家比不陷匪作家人數還多,像陳寅恪、湯用彤這些作品從不觸及實際政冶的知識份子,卻因「萬般無錯,錯 在陷匪」,所有作品照樣被老蔣禁得乾乾淨淨。

可笑的是,這些作家會「陷匪」,是你老蔣自己逃得太快,害得作家們追不上;但老蔣就是這樣不肯反省。解嚴前台灣查禁圖書的法令依據就有8種,所有情治 單位也有都有權力查禁,所以查禁可說是正經的全沒有,笑話倒是一籮筐。

在台灣各大學的文學院裡,中文系裡修現代文學時,不准提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歷史系裡修中國史時,不准提顧頡剛的《古史辨》;哲學系裡修中國哲學時,不准提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這樣文學院乾脆關門算了?

但話說回來,老蔣能將大陸在四年裡完全拱手讓給老毛,當然也有他的一套本領。反正「立法從嚴、執法從寬、守法的自己去死」。台灣的出版業者,也各自有 獨特的「生存之道」。

一九八○年代以前,面對這些陷匪作家的書,台灣各大出版社互展神通,怪招四出,為的就是鑽法律漏洞,希望在恢恢法網中謀點小利。而我與其他文史愛好者,讀了這些「人有問題,書沒問題」的書之後,也因此功力大增。在此就公佈一下「武林密笈」,看看當時台灣出版業者怎樣強姦大陸書?

(1) 輪姦霸佔法   

這是最常見的絕招,尤其是大陸來台的四大門派:中華、正中、商務、開明幹得最慷慨激昂、正大光明。「換人不換書」的經典例如:   

A、中華書局將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達史》,作者姓名改為「本社編」。   

B、正中書局將朱光潛的《詩論》,作者姓名改為「本社編」。   

C、商務印書館將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作者姓名改為「本社編」。   

D、開明書店將呂思勉的《中國通史》,作者姓名改為「本社編」。   

當時台灣作品最多的,就是這四大門派裡那個叫「本社編」的黑道老大,陷匪作家的書幾乎都難逃魔爪。情治機關的爪牙對黑道大哥輪姦霸佔後的財產,通常是 不聞不問的。   

(2) 隱姓埋名法

莊嚴出版社將王力的《中國語言學史》,作者姓名直接改成「佚名」,看這些情治機關的爪牙怎樣猜出這「佚名」究竟原來是誰?因此,「佚名」是繼「本社 編」之後,台灣著作量第二高的作家。   

(3) 男扮女裝法

真善美出版社將梁漱溟的《印度哲學概論》,作者姓名改為「梁氏」。就像中國古代的良家婦女,有姓無名,看這些情治機關的爪牙敢為難良家婦女嗎?男扮女裝是台灣出版業者的巧思,因此也創造了許多一流的女性作家。   

(4) 以籍代名法

世界書局將陳垣的《元代西域人華化考》,作者姓名改成「陳新會」。內行人自然能依姓氏與籍貫猜出原作者姓名。這算比較負責的出版社所做,春風一度後, 總該將衣服還人吧!

(5) 大刑伺候法

最擅長這絕招的,就是中國出版界的聞人王雲五,他的商務出版社將這招又化為「奪命三式」,很多陷匪作家都難逃斧鉞加身:   

A、月下偷桃式:

陳寅恪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作者姓名被閹割成「陳寅」。   

B、攔腰一斬式:

朱光潛的《變態心理學》,作者姓名被腰斬成「朱潛」。   

C、黑虎偷心式:

周予同的《群經概論》,作者姓名被動了「換心」手術,成為一個新人「周大同」。

(6) 張冠李戴法  

精益書局將茅盾的《世界文學名著史話》,硬是栽贓給林語堂。這種換法很沒有條理,連我這種內行人也都難免被騙。

最離譜的是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從日本來台「投奔自由」,成了「反共義士」,國民黨對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自然是大肆宣傳。可是問題來了,塵封30多年的魯迅一下被炒起來了,到底魯迅寫的是什麼「東東」呢?

一時之間,各大學門口都有這種小貨車,搶賣魯迅的小說。悄悄的來,匆匆的走,買的歡喜,賣的高興。可惜魯迅的小說就這麼幾部,出版商反正是盜印,乾脆盜印個徹底,於是一時之間,三○年代沈從文、巴金、矛盾、丁玲的作品全登台了,但封面上卻有這一樣作者「魯迅」,誰叫他這麼「紅」?

(7) 先姦後殺法

樂天出版社將朱光潛的《談修養》,作者改為「王治文」,書名又改成《勵志文獻》。這種先姦後殺法,既欺騙讀者,又不付版稅,太沒江湖道義。   

但話說回來,作這種缺德事的不只出版社,很多學者專家也到用大陸作者作品,拿來作教授升等論文或出版牟利,這些狗皮倒灶的「儒林外史」,演化成今日的 學術黑幫。會有今日的醜事,從歷史看來,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作者:管仁健 (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