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新移民會館今(11)日早上重新開幕,現場人聲鼎沸,由萬華新移民服務隊接待,並有舞龍舞獅祥獅獻瑞,新移民以各國服飾表演傳統舞蹈。印尼通譯邱喜春說,她來台灣快16年了,剛開始台灣政府不太重視新移民,以前要自己適應台灣生活比較辛苦,「只能自己認真過生活,現在有新移民會館就可以認識更多朋友。」

萬華新移民會館於2006年6月11日成立,但因館內設施老舊,於今年2月至6月全面休館整修,館長張瑀表示,1到4樓整修花費約1100萬元,廁所也新設性別有善廁所,讓男女皆可使用。台北市民政局局長黃呂錦茹說,只要辦理和新移民相關的研習、課程、訓練、會議、聚會、展覽、活動,會館都能免費申請借用。

萬華新移民會館現有24名通譯、1位駐任館長,通譯包含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港澳、中國等國,其中以越南通譯、印尼通譯最多,約各有7、8位。

越南通譯曾女香受訪時表示,這裡的課程有烹飪課、成長營、舞蹈課、語言課程等,像成長營可以幫助剛來台灣的姐妹更快適應台灣生活,語言課程則開設中文、印尼文、泰文、越南文、閩南語,讓新移民和新移民之子可以來上課,若名額有剩,一般民眾也可報名。

會館1樓以鵝黃色的牆壁為底,卡拉ok室、兒童遊戲區、舞蹈教室、小廚房則以透明玻璃隔開。對此,曾女香說,整修後最大的差異在於,原本場地分散在3、4樓,現集中在1樓,和會館的人互動比較方便,3樓有哺乳室,並新設電腦教室。

曾女香也說,台北市最多新移民的地方就在萬華區,新移民會館主要成員是女性,成員大約有4000多人;相較於女性,男性成員很少,但近幾年稍微提升,大概有2℅。她也笑說,「會館常舉辦親子活動,讓新移民和孩子可以共同參加,申請活動須於1個禮拜前申請。當每逢節日時,會館讓新移民可以看到同鄉夥伴,更有回家的感覺。」

邱喜春則說,她的2個兒子分別是7和9年級,他們回印尼時和親戚小孩玩耍,發現印尼文其實不難,所以3人就一起在會館學印尼文。她又說,「有時叫他們不要玩電腦,他們就會以印尼文的『等一下』來回應」,讓她啼笑皆非。

邱喜春表示,她剛來台灣時,因為政府不重視,所以比較辛苦,剛開始由於語言不通,也沒辦法找到同鄉朋友,現在由於新移民越來越多,政府漸漸重視他們,先前辛苦的經驗,讓她在當通譯時更有熱忱,她說,「服務台的通譯人員會排班,值班人員是不同國家的移民組成,打電話來詢問的新移民聽到熟悉的語言會覺得更親切,上課的人見到熟悉的面孔會更安心,政府成立新移民會館很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