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車諾比核災發生後,一座已經興建完成的德國核電廠被改成遊樂園;而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更是進一步推動全面廢核計劃。德國經濟辦事處、在台協會及許多專家學者今(30)日分享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經驗,希望台灣能吸取經驗,以永續的綠能取代仍有風險的核能發電。主持會議的民進黨立委田秋瑾也說,核能使用75%的法國斷電次數是德國2倍,政府不應該再用「綠能少,電力才會穩定」的說法來欺騙人民。

由德國在台協會及德國經濟辦事處與恩吉歐社會企業合作主辦,今早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NGO再生能源沙龍-從德國經驗看台灣綠能生活的發展」活動,邀請德國經濟辦事處總經理孔榮(Raoul Kubitschek)及德國在台協會經濟專員許弘雨,分享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經驗,也邀請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長魯台營及清大社會所教授王俊秀等人,就德國經驗來探討台灣發展公民電廠的可能性。

孔榮說,德國人可以自行選擇要買哪一家公司的電力,買比較環保的或是買比較便宜的,有資金的話也可以投資綠能,在家中裝設太陽能板等裝置自己發電,也能將電賣回給電力公司,從中賺取利潤。

許弘雨表示,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開始讓德國人有了能源危機意識,高速公路也曾一度不能開車,只能用走的,1983年綠黨進入聯邦議會後,就開始帶進反核意識。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災,德國立刻在3個月後修改原本的能源政策,預計2022年達到完全廢核。

許弘雨也提到,原本在德國西北的萊茵河畔,有一座已經興建完成的卡卡核電廠,結果隔(1986)年發生車諾比核災後,立刻就將卡卡核電廠廢除,後來荷蘭買下來後,把它改成遊樂園。很多人都問他怎麼敢去玩,許弘雨笑笑地說,當然敢啊,因為這個核電廠只是興建完成,根本沒運轉過。

許弘雨也說,德國在2013年投入再生能源產業的資金高達200億歐元,有35萬名員工以及500家以上的能源供應商,全國也有6%GDP來自環保相關活動。

而能源減少是否會減緩經濟成長?許弘雨說,德國從這幾年的統計數據中發現,他們的能源消耗持平甚至減少,但GDP卻持續在上升,他們認為,這是因為德國除了節省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外,也增加再生能源比例的關係。

但綠能在台灣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德商通威公司在苗栗苑裡興建風機,就因為眩影、噪音等問題造成當地居民抗爭,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昨天還北上到經濟部抗議。對此,孔榮受訪時則說,其實德國並沒有強制規定風機的安全距離,他認為台灣雖然地狹人稠,只要政府和民眾談好補償、回饋的條件,還是可以發展風力發電。

主持下半場論壇的民進黨立委田秋瑾指出,有人質疑德國跳電20幾萬次,就是因為發展綠能,但如果真的是這樣,台灣的工業豈不是比德國還進步?根據歐盟統計,2008年開始,使用綠能的德國比75%電力都來自核能的法國,失業率還要低,而事實上,法國斷電次數也是德國的2倍,所以政府不應該再用「綠能少,電力才會穩定」的說法來欺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