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醫生和醫界人士發起的「台灣醫界與公衛界反醫療商品化聯盟」今(8)日宣布成立,他們主張國民醫療屬於公共財,醫療商品化將造成國民健康階級化的後果;他們反對將醫療服務業納入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在自由經濟示範區中,開放國際醫療營利醫院。

多位台灣醫界及公衛界代表今天早上召開記者會,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曾家琳宣布,由40位醫師、醫界人士發起,在今天正式成立「台灣醫界與公衛界反醫療商品化聯盟」,他們反對將醫療服務業納入服務貿易協議,同時也反對在自由經濟示範區中,開放國際醫療營利醫院,希望落實醫療分配正義、醫療去商品化等原則,並邀請醫界人士一起連署支持。

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鄭雅文表示,政府號稱推動「國際醫療」,其實是以高階華人消費者為主要客群的營利性醫療;放寬醫療社團法人社員資格,也是要讓中資開設的醫院能合法盈利;自經條例許多空白授權部分,對國際醫療機構聘雇外國醫事人員的細節,都只有寫讓主管機關訂定。她建議,國際醫療應像日韓等國,限定於實體專區,並限制僅能收治非本國籍病人,減少對國內國民醫療體系的衝擊。

陽明大學臨床暨護理系教授盧孳艷表示,國內醫療服務討論少,其實大家都不清楚,服貿協議和自由經濟示範區生效後,對台灣人民健康照顧、護理人員勞動衝擊等評估,政府完全沒有做到。盧孳艷拿出數據表示,日本、韓國護理人員月薪各為6萬4和4萬,而台灣卻只有30,424元,「台灣如果有健保奇蹟,那絕對是壓榨護理人員的結果」。她強調,服貿不能開放醫療照護業。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黃嵩立表示,自經區開放後,醫事人員可能會選擇到利潤較高的商業服務,除了讓國內健保醫事人員人力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也衝擊國民健保體系。

黃嵩立更補充說明,大家都誤以為自經區只是一個區,但根據自經區條文,除了自由貿易港區外,自經區還可包括農業科技園區、科學工業園區等,及「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直轄市或縣(市)政府選定之區域」;黃嵩立說,將來「自經區可能有半個台灣那麼大」。